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2期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为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将2002年4月&mdash。200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其中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60例均为发病48h以内经CT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将2002年4月—200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其中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均为发病48 h以内经CT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例;无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并发症,无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排除近期手术、活动性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近期无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非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6~86岁,平均67.3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81,平均67.2岁。

    1.2  颅脑CT影像  治疗组(病灶个数):基底节区14个、内囊8个、放射冠6个、丘脑3个、额叶4个、颞叶6个、顶叶6个、脑干2个、小脑1个;对照组:基底结节区17个、内囊7个、放射冠8个、额叶3个、顶叶5个、颞叶6个、枕叶2个、脑干1个。脑梗死面积治疗组中等面积及以上(2.6 cm×3.5 cm)7例,小面积(1.5 cm×2.5 cm)13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对照组中等面积及以上6例,小面积12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两组梗死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3,P>0.05)。

    1.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治疗组轻型9例,中型17例,重型4例;对照组轻型12例,中型13例,重型5例。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02,P>0.05)。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有脑水肿者予适当脱水,有高血压者予调整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齐征,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4 ml(5000抗活性凝血因子X国际单位)腹部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7 d。

    1.5  疗效评价  均于进行治疗2周后复查CT及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临床疗效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复查CT结果  治疗组脑梗死面积中等及以上6例,小面积14例,腔隙性10例,所有病例梗死灶均无扩大,1例梗死灶周边有点状出血。对照组脑梗死面积中等及以上8例,小面积14例,腔隙性8例,有4例梗死面积不同程度扩大,2例发生梗死后出血,其中1例为不同血管区血肿。

    2.2  再次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结果见表1。表1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比较生活能力提高2级以上治疗组28例,对照组17例,其中原有梗死灶为小面积以下的治疗组有18例,对照组10例。

    2.3  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1]。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经χ2检验,χ2=3.87,P<0.05,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8.72,P<0.01,有高度著性差异;显效率(痊愈加显著进步)为93.3%和56.7%,经χ2检验,χ2=8.89,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治疗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30例中有4例腹部注射局部小点、片状皮下出血,1例复查CT发现梗死灶周边有点状出血,但临床症状无加重。

    3  讨论

    肝素防治血栓疾病有确切疗效,但因其易于出现自发性出血而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从肝素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的肝素氨基葡聚糖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活性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提高[2],其钠盐水溶液可用于皮下给药,简便易用。大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还可激活纤维溶酶原而起抗栓作用[3],但出血的副作用却明显减少[4,5]。由于上述作用特点,它逐渐被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症,但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目前国内的临床资料不多。本组资料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对照组治愈率(P<0.05)及总有效率(P<0.01)均明显提高。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可能机制为通过增强体内纤溶活动、减低血小板聚集力及抗血栓、抗凝作用,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阻止梗死的进一步扩大,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其副作用小,使用方法简便,便于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执笔).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陈献明,潘家绮,张之南,等.低分子肝素的结构与生物活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8(2):8688.

[3] 盛爱珍.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血栓疾病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2):99103.

[4] 曾群英,麦纬颐,李玉杰,等.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1997,28(11):590595.

[5] 高建秋,任增勇,张湘宁.低分子肝素药物的临床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2):122123.


作者单位:东阿县人民医院 252200;2 威海口腔医院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