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2期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甲状旁腺癌。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carcionma,PT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于纵隔的异位PTC就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CT见上纵隔右侧气管旁一不规则块影,边界较清,呈均匀强化,CT值70Hu,最大截面约4cm×。...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透明细胞;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onma,PT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于纵隔的异位PTC就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于2005年9月27日入院,以急性喉炎治疗无好转,行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麻痹,近期体重下降约3 kg。有吸烟史20年。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稍左偏,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质软,右叶下方触及直径约3 cm大小的肿块,无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心、肺、肝、胰腺、脾脏未见异常。食管钡餐透视示上段食管、气管稍左移。CT见上纵隔右侧气管旁一不规则块影,边界较清,呈均匀强化,CT值70 Hu,最大截面约4 cm×3 cm,病变上部于甲状腺下后缘分界不清,向左挤压气管移位,与周围血管间隙尚清,未见受侵征象,临近骨质未见破坏。CT诊断:上纵隔右侧气管旁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甲状腺肿瘤。全麻下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气管及右颈总动脉之间,上达甲状腺下极,下达胸腺上缘,与气管粘连较重,包绕右喉返神经,血运丰富,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血钙1.67 mmol/L。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一个,5 cm×4.5 cm×4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脆,显微镜下细胞中等大小,边界清楚,细胞浆丰富,透明,核圆形、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状,异形性不明显,细胞成巢、成片排列,有丰富的血窦和毛细血管,形成“器官”样结构,巢间有少量纤维间隔,肿瘤有厚包膜,边缘有少量甲状腺组织,细胞巢在包膜及甲状腺组织内浸润,血管内见癌栓,伴有神经侵犯。

    患者又因恶心、呕吐1月余再次于2007年8月30日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上纵隔占位,血钙3.93 mmol/L。全麻下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第二次手术见肿瘤位于右侧颈总、锁骨上动脉与气管、食管之间,大小约6 cm×4 cm×5 cm,局部肿瘤坏死,侵及食管肌层,周围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手术顺利,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血钙2.09 mmol/L。病理检查:灰白、淡红不规则组织1块,大小7 cm×3 cm×1.5 cm,多结节状,部分似为淋巴结,有融合,切面灰白色,见多灶性灰褐色坏死状区域。显微镜下组织结构和第一次相似,但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淋巴结内见转移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NSE(+)、CgA(+)、Syn(+)、TG(-)、CT(-)、TTF1(-)、CD5(-)、CD10(-)、CD117(-)。病理诊断:(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复发伴凝固性坏死,神经浸润,血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

    2  讨论

    2.1  流行病学  PT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de Quervain在1909年首次报道了无功能性PTC,Amstrong则在1938年首次报道了表现为高钙血症的PTC,Obara等[1]综合了8组病例报道,在4 23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中发现88例PTA,占2.1%。1999年Hundahl等[2]报道了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1985—1995年的资料共收集PTC 286例,占数据库恶性肿瘤的0.005%,属少见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5.1岁,性别分布相似,PT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55岁,较良性病变引起的PHPT提前约10岁,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周建平等[3]统计了1995—2004年国内文献报道的780例PHPT,PTC 27例,占3.5%,异位PTC仅有4例。

    2.2  临床表现  PTC的临床表现主要由肿瘤组织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导致,因而主要表现为与高钙血症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一般认为,PTC患者病程较短,大多数为骨肾混合型,这与良性病变引起的PHPT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往往更严重。早期有疲劳,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烦渴,多尿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表现较复杂[1,2,4],主要有:①高钙血症:功能性甲状旁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显著升高,多数患者血钙超过3.5 mmol/L,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旁腺危象。②骨损害:发生率为39%~73%,表现为骨质疏松、囊状纤维性骨炎、棕色瘤及骨折,指骨骨膜下骨吸收是本病最具特征的表现之一,多见于近端指骨、中节指骨,颅骨点状脱钙,呈磨玻璃样改变。③肾脏损害:发生率为27%~64%,表现为肾结石或肾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等。④复发或转移:36%~65%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多发生在残留甲状旁腺,胸腺等亦可复发,肿瘤组织局部浸润常累及甲状腺、气管、食道及带状肌等。11%~32%的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7%~32%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是肺(56%~67%)、骨(13%~44%)、肝(11%~13%)、肾(7%~11%)、脑(低于11%);⑤颈部肿块:30%~76%的患者可触摸到质硬、固定的颈部肿块,若肿块累及喉返神经可有声嘶表现。⑥其它:少数患者可并发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等。⑦非功能性PTA是临床上更为少见的一种亚型,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素血症常不明显,而颈部肿块较功能性者更大,容易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声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高钙血症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血清钙多超过3.5 mmol/L,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多为正常值2倍以上,血磷一般降低或正常,尿钙排泄增多,碱性磷酸酶升高[5]。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表现为高回声的软组织块, 敏感性达89%,边界不清,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可提示局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锝99核素扫描近年来应用广泛,核素扫描利用锝99与甲状旁腺组织的亲和性,实现对甲状旁腺肿瘤的定位,但对肿瘤良恶性无鉴别意义[6]。PTC的术前与术中诊断都很困难,国内外资料均证明几乎所有的冰冻切片检查都无法确诊,Shaha等[7]认为即使对经验丰富的甲状旁腺专科医生来说,术中86%的PTC诊断不出.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显微镜下细胞中等大小,边界清楚,细胞浆丰富,水样透明,异形性不明显,细胞成巢、成片排列,有丰富的血窦和毛细血管,形成“器官”样结构。应与以下肿瘤相鉴别:①肾、肝、涎腺等部位透明细胞肿瘤转移:有原发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影像学有原发灶,免疫组化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②胸腺癌(透明细胞癌):细胞异形性明显,无丰富毛细血管和血窦,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多数表达CD5和CD117。③甲状腺髓样癌:组织形态多种多样,血窦丰富,常见淀粉样物质沉积,CT(+)。④副节瘤:细胞成巢排列,丰富血窦形成“器官”样结构,CK(-)。⑤类癌:有透明细胞类癌报道,但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细胞排列成腺样、梁索状、菊形团,核染色质呈“胡椒盐”状。⑥甲状腺透明细胞癌:文献报道的其实都是透明细胞型滤泡癌,有甲状腺肿瘤特点,表达TG和TTF1。⑦甲状旁腺腺瘤:因为多数PTC分化较好,二者区别相当困难,临床上经常在肿瘤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时才诊断为PTC,但PTC仍有其恶性特征——异常细胞核分裂像,形成小梁结构,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厚纤维束带,淋巴结转移,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2,7]。

    2.4  治疗和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旁腺癌的最有效方法,陈曦等[8]报道的8例甲状旁腺癌中,4例接受根治术随访10~58个月,血钙和PTH正常,症状缓解,而仅行肿瘤摘除的4例中有3例术后血钙和PTH升高,2例复发,1例肺转移。初次手术时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及所有粘连组织,并同时探查全部甲状旁腺。肿瘤复发和转移再次手术仍然可以缓解症状,控制高钙血症。Munson等[9]在一组病例报道中预设了肿瘤局部复发的6个危险因子,经单变量分析发现,只有手术切口边缘的病理状态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初次手术时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可以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文献报道[2]甲状旁腺癌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49.1%。根据国内及我们这一例的经验,术后检测血钙对肿瘤复发及转移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Obara T,Fujimoto 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athyroid carcinoma:an update and review[J].World J Surg,1991,15(6):738744.

[2] Hundahl SA,Fleming ID,Fremgen AM,et al.Two hundred eightysix cases of parathyroid carcinoma treated in the U.S. between19851995:A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 Report.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ssion on Cancer and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J].Cancer,1999,84:538544.

[3] 周建平,田雨霖. 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年文献回顾[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16(1):7890.

[4] 李进,肖海鹏. 甲状旁腺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 32(6):243246.

[5] Eichler S,Kolvenbach M,Koischwitz D.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parathyroid carcinoma[J].Ultraschall Med,2006,7(5):478482.

[6] 吴雪,程俊萍.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1):2124.

[7] Shaha AR,Shah JP.Parathyroid carcinoma: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J].Cancer,1999,86:378380.

[8] 陈曦,蔡伟耀,何永刚,等.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外科杂志,2006,21(9):631633.

[9] Munson ND,Foothcutt RL,Northcutt RC,et al.Cancer,2003,98(11):23782384.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二院病理科 25260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