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

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实验室分级及适用范围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BiologicalsafetyandgradingoflaboratoryanditsapplicablerangeZHOUDeng-ren,LIMing-kui,WANGYan-yan,etal(HaikouMunicipalHealthandAnti-epidemicStation,Haikou570101,Hainan,PRChina)中图分类号:R18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44-02近年来,尤其是......

点击显示 收起

    Biological safety and grading of laboratory and its applicable range  ZHOU Deng-ren, LI Ming-kui, WANG Yan-yan, et al (Haikou Municipal Health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 Haikou 570101, Hainan, P R China)

   

    中图分类号:R1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44-02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以来,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史无前例地引起各方关注。勿庸置疑,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也是对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问题。因此,现结合学习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微生物、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发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和《生物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安全评价认证标准实用手册》[3]以及文献[4]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实验室分级等做一简单介绍。

    1  实验室生物安全

    就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为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而采取的综合措施,达到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安全防护。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实验室的危害因子进行评估、分类,并制订相应的物理防护对策。

    1.1  实验室生物危害因子  实验室生物危害因子就是所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根据其致病性、传播方式和防治措施等生物危害程度分为4级。

    1.1.1  危害等级I的微生物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1.2  危害等级Ⅱ的微生物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可能发生,但不会导致严重疾病,具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有限。

    1.1.3  危害等级Ⅲ的微生物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病原体。

    1.1.4  危害等级Ⅳ的微生物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1.2  实验室生物危害类型  ①病毒、细菌、真菌、毒素和寄生虫。②来自感染的人和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各种组织等。③组织细胞的培养(新的细胞系)和某些类型的核酸的转染。

    1.3  实验室相关感染暴露途径  ①经皮接种感染。②气溶胶吸入感染。③粘膜接触感染。④食入感染。

    1.4  实验室相关感染源  ①培养物和储存物。②实验动物。③标本。④被上述内容污染的物品。

    1.5  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  ①80%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②20%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③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A溢出和泼洒;B.针头和注射器;C.锐器、碎玻璃;D.动物咬伤或抓伤、或其身上的寄生虫叮咬。

    2  实验室生物危害的物理防护对策

    通过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微生物操作规范,潜在的实验室生物危害是可以防护的,反之,则由潜在变为现实。

    2.1  生物危害因子的物理防护基本原理  将危害因子限制在物理防护设备内操作,使其污染的范围尽可能地缩小到最小程度。在操作有害因子时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使其不能和人体有直接接触的可能。密闭、负压、合理分区的实验室屏障,使其实验的空气不能进入开放的环境,不使其污染环境。对废气、废物、废水、物体和实验操作范围内表面都要进行有效的消毒、除菌、灭菌后作为有害废物处理。采取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通风,使之排出去的空气净化。

    2.2  物理防护分级  一级防护也称一级屏障或初级防护由生物安全柜,负压安全排风罩等和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装备)二部分组成。二级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或称次级防护。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防止危险因子扩散的第二层围场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不受污染,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称为生物安全实验室屏障设施,即二级屏障。

    3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及适用范围

    3.1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按照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要求设计建造的,根据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不同,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级:①Ⅰ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英文缩写为BSL-1。②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英文缩写为BSL-2。③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英文缩写为BSL-3。④Ⅳ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英文缩写为BSL-4。

    3.2  适用范围

    3.2.1  Ⅰ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用于已知其特征的,在健康人群中不引起疾病的,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最小的生物因子的工作,如枯草芽孢杆菌、格式阿米巴原虫和感染性犬肝炎病毒等。不需要特殊的一级和二级屏障,除需要洗手池外,依靠标准的微生物操作即可获得基本的防护水平。

    3.2.2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合从事对人和环境有中度危害的生物因子的工作,如O157:H7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甲、乙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一级屏障:需要I或Ⅱ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    二级屏障:在I级BSL的基础上增加高压灭菌器和洗眼装置等。

    3.2.3  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吸入使人感染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炭疽芽孢杆菌、黄热病毒、汉坦病毒、HIV、 SARS冠状病毒。    一级屏障:特殊的人体防护和呼吸道防护措施,以及严格的操作规范,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    二级屏障:在Ⅱ级BSL的基础上,实验室和进入走廊隔开,双门进入,  自动关闭,排出的空气不循环,室内负压,双开门高压灭菌器。

    3.2.4  Ⅳ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适用于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性微生物或未知传播风险的有关病原体及其毒素。    一级屏障:Ⅲ级生物安全柜,正压防护服。    二级屏障:在Ⅲ级BSL的基础上,应为单独建筑或隔离的独立区域,有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真空系统、消毒系统、外排空气二次HEPA过滤。

    参考文献:

    [1] 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S].2002

    [2] CBl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2004

    [3] 刘正生物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安全评价认可标准实用手册[M]北京: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4
   
    [4] 车风翔.生物安全与生物危险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增刊):1~10

作者单位:海口市卫生防疫站,海南 海口  570101

作者: 周登仁,李明奎,王艳燕,黄桂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