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

海南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致死1例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ReportonacasediedofheavyinfectionwithStrongiloidesstercoralisinHainanLGang,TANXi,WUCui-ping,etal(DepartmentofParasitologyofHainanMedicalCollege,Haikou571101,Hainan,PRChina)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兼性线虫,其成虫、幼虫可寄生人......

点击显示 收起


    Report on a case died of heavy infection with Strongiloides stercoralis in Hainan L Gang,TAN Xi,WU Cui-ping, et al(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1101, Hainan,PRChina)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兼性线虫,其成虫、幼虫可寄生人体消化道或其他器官,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消化道症状或全身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病过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曾收治一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致死病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患者刘某,女,45岁,已婚,海南儋州某农场职工。因腹痛、腹泻1个半月,加重并发热3d后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打针治疗后无好转,即出现脐周持续性腹痛,伴反酸、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少量黄绿色胆汁,大便呈稀水样便,每日十余次,伴头晕、乏力、纳差。查胃镜示:①幽门管、球部溃疡;②慢性浅表性胃炎;③肠道“钩虫”。胃内取样病理示:慢性炎症反应,粘膜表面见寄生虫卵,考虑为钩虫,大便WBC(++),OB(-)。住院期间经抗炎(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痢特灵等)、驱虫及支持治疗>20d效果欠佳,近3d出现病情加重,腹泻(每日20余次)消瘦加剧,伴畏寒发热(最高达38.5℃),随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求诊。
    既往史有“慢支病”十余年,体弱,其它无特殊。该患者长期在农场从事割胶工作。
    入院查体:T37.3℃,P108次/min,R21次/min ,BP80/50mmHg,神清,重度脱水貌,全腹压痛,剑突下压痛明显,肠鸣音稍亢。血常规:WBC 10.8×109/L,RBC 3.23×1012/L,Hb 8.9g/L,PLT 140×109/L;血ESR:13mm/h;电解质:K+1.81mmol/L,Na+ 123mmol/L,Cl- 85.9mmol/L,Ca++ 1.3mmol/L;肌酐188.8mmol/L,尿素氮10.6mmol/L,呕吐物OB(+)。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心肌劳损 ;③Q-T改变。肠镜示直肠至盲肠粘膜肿胀,散在充血斑,盲肠粘膜息肉样隆起,表面糜烂出血,给予抗炎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症状未缓解。随即粪检:水样稀便,可见大量蛇形蠕动的幼虫,送鉴定:虫体平均长度为(260±1 0)nm,宽(12±05)nm,食道长(58±2)nm,生殖原基可见,虫体末端尖细无分叉,确定为粪类圆线虫I期杆状蚴;取约1g稀便,加生理盐水至5.0ml混匀,定量显微计数,测得每g粪便虫体数为约135 200条,未见虫卵及成虫,诊断为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病人于入院4d后因心衰死亡。

    2  讨论

    粪类圆线虫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肠道线虫,有些国家的人群感染率可达30%左右。在我国,在1996年调查显示,26个省(市、区)查到粪类圆线虫感染者,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122%,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感染率最高的为海南省(1.709%),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51万[1],但由于该虫除重度感染外一次粪检阳性率甚低,故其实际感染人数应远高于估计人数。
    人的感染主要是与土壤中的丝状蚴接触所致。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在体内的移行经过肺脏,表现为过敏性肺炎或哮喘,重度感染者可出现咳嗽、多痰、持续性哮喘、呼吸困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幼虫进入消化道后钻入小肠粘膜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表现为以粘膜充血为主的卡他性肠炎;重者可表现为水肿性肠炎或溃疡性肠炎,甚至引起肠壁糜烂,导致肠穿孔,可累及胃和结肠。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伴有发热、贫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雌虫在肠粘膜内产卵,虫卵数小时即可发育为杆状蚴,自肠粘膜逸出,随粪便排出体外。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发生便秘时,肠道中的杆状蚴可迅速发育为具感染性的丝状蚴,丝状蚴可在小肠下段或结肠经肠粘膜侵入血循环,引起体内自体感染,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2]。
    粪类圆线虫的致病作用与感染程度及人体健康状况,特别是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人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可表现出三种病型:①由于有效的免疫状态,轻度感染可被清除,无临床症状;②为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可间歇出现胃肠症状;③为播散性超度感染,多见(下转第354页)摘要:目的  了解海口市区学龄前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铜、锌、镁及铅的含量。  方法  采集1 000名6岁以下健康儿童的全血,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结果  钙、铁、铜、锌、镁及铅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45±010)mmol/L、(697±086)μmol/L、(159±32)μmol/L、(887±222)μmol/L、(133±007)mmol/L,(2963±1313)nmol/L。~6岁组儿童铁、铜含量高于~3岁组和~1岁组;锌、镁含量~6岁组儿童低于~3岁组和~1岁组;钙、铅含量3组儿童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海口市~6岁组、~3岁组和~1岁组儿童全血中铁、铜、锌与镁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元素铁、铜的含量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锌、镁的含量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278-02

    全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铜、锌、镁的含量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WHO认为长期血铅水平>200μg/L(965.2nmol/L)的婴幼儿有可能发生脑损伤[1,2]。所以及时准确了解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海口市各区1 000名学龄前儿童全血中钙、铁、铜、锌、镁、铅含量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海口市各区6岁以下健康体检的儿童1 000人,其中~1岁组237人,~3岁组303人,~6岁组460人。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抽取静脉血2ml于肝素锂抗凝剂真空采血管中,混匀送检。

    1.2.2  检测方法  钙、铁、铜、锌、镁元素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钙、铁、镁待测标本用OP稀释液按1:99比例稀释,铜、锌待测标本按1:9比例稀释,分别在各微量元素相应的波长下检测,铅检测标本按1:9比例稀释,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仪器采用美国PE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用SAS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t检验分析。

    2  结果

    1 000名健康儿童按不同年龄段分为3个年龄组,结果显示钙、铅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铁、铜含量~6岁组儿童依次高于~3岁组和~1岁组,各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锌、镁含量~6岁组儿童依次低于~3岁组和~1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详见表1。表1  海口市区学龄前儿童全血钙、铁、铜、锌、镁、铅含量(x±s)年龄组     例数     钙
mmol/L     铁
μmol/L     铜
μmol/L     锌
μmol/L     镁
mmol/L     铅
nmol/L~1岁组     237     147±010     652±054     150±14     953±233     135±005     2789±1235~3岁组     303     145±010     693±044     159±26     889±201     134±020     3103±1026~6岁组     460     145±010     723±063     164±46     853±214     133±082     2960±1322合计     1 000     145±010     697±086     159±32     887±222     133±007     2963±1313P值          >005     <001     <001     <005     <001     >0053 
    讨论

    研究测定与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微量元素范围差异很大,确定最适合、统一的微量元素检测、分析方法非常重要,在临床实验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及以其为基础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已成为最重要的测定方法[3]。测定微量元素的样本通常是血清或血浆,随着方法学的不断改进,在国内外已有应用全血检测[4]并确立全血微量元素的参考范围[5,6]。在检测微量元素时,防止污染非常重要。一方面,不断改进的分析方法可发现低浓度的微量元素,并确定参考范围。另一方面,则不清楚低浓度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内究竟有何意义。应采取所有可能的方法避免标本的污染。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用微量元素含量很低的精制特种收集管,在采集血液标本后要立即用惰性和无污染材料(不是橡胶塞)密封试管,以避免样本在分析前和分析制备时的污染所产生的模棱两可的结果[7]。微量元素钙、铁、铜、锌、镁不仅是维持肌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无机物质,而且作为营养素参与机体内的物质代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危害日益关注。铅短期大量摄入与长期的铅积累会引起机体急性中毒症状和慢性铅中毒症状,严重危害神经、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尤为严重。测定全血中铅的含量是了解机体中铅负荷量的最好的参数。本实验显示,海口市区学龄前儿童铁、铜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呈正相关;镁、锌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呈负相关;钙、铅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与其它省份、地区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相比较,海口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各有差异[8,9]。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关系有不少报道[10,11]。在临床上对于判断相关微量元素缺乏、发现潜在的代谢性疾病或确定与微量元素缺乏疾病的病因等方面的解释常有困难[12]。由于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有重要关系,因此不同地区的人群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当地人群进行大范围的微量元素检测与统计,建立当地人群的微量元素数据库,为临床上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协助和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HO: Environment health criteria[R]Mercury GenfWHO, 1976
    [2]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32
    [3] Brown AA, Halls D, Taylor A Atomic spectrometry update-clinical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foods and beverages[J]J Anal Atom Spectrom,1988,3:45R~77R
    [4] Gerhard I, Runnebaum B Toxic substances and fertility disturbances due to heavy metals and minerals[J] Geburtsh Frauenheilk,1992;52:383~396
    [5] 岑塞宁,区腾飞,官大伙.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5:288
    [6] 罗阳,张血,府伟灵.重庆地区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正常值的确立[J]重庆医学,2004,(33)8,1143
    [7] Krusc-Jarrcs JD Trace analysis under review: what is doable? What is a scare? In: Krusc-Jarrcs JD, ed Minerals, trace elements, vitamins: risk factors-measurement procedures-preventive measures[J] Stuttgart: Biosynposia,1994: 3~26
    [8] 吴子明,张洪权,常爱武,等.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全血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J]中国学校卫生,2003,2,24(1):41
    [9] 曾淑萍,扬斌让,梁晓红.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8,11(4):272
   [10] 韦建华,冯尚克,覃大烈.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J]医学文选,2004,23(1):14~15
   [11] 郑举鹏,奚燕娟深圳南山0~2岁儿童血微量元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4):16~19
   [12] Kruse-Jarres JD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hairs[J] VitaMinSpur 1994: 175~178
作者单位:1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1;  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0102

作者: 吕刚 覃西 巫翠萍 林琼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