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

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53名临床实习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问卷测评。结果高社会支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低社会支持组,且高社会支持组抑郁倾向比例低,与抑郁倾向组比较,非抑郁倾向组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以及社会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对153名临床实习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问卷测评。 结果 高社会支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低社会支持组,且高社会支持组抑郁倾向比例低,与抑郁倾向组比较,非抑郁倾向组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以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抑郁倾向组(P<0.01)。 结论 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与抑郁倾向存在关联,应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预防抑郁倾向。   

  关键词: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抑郁倾向;相关因素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and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 medical students.

  XIE Xiao-hua.(Shenzhen Municipal Second Hospital,Shenzhen518035,Guangdong,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ocial support to medical students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during the period of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Questionaire survey of social support to153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clinical practice made by us-ing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y depression scale. Results The score on objective support,su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in social suppor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 social support group.The ratio of de-pressive tendency in social support group was low and the total score of objective support,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in non-depressive group was,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epressive group,significantly high(P<0.01). Conclusion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tendency in the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be perfect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ve tendency.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Clinical practice;Social support;Depressive tendency;Relevant factor      

  社会支持作为环境外在变量,需被个体感知、利用后才能发挥影响。临床作为社会场所,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媒介,临床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感与实际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及获得支持的可利用程度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教学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深圳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实习生153名,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77±2.05)岁,医疗专业45名,护理专业108名,其中女生87名,男生66名,广东省内58名,省外95名,在校接受中专学历教育61名,大专46名,本科4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采用汪向东 [1] 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其内有10个条目,参照刘广珠 [2] 对量表中部分项目修订内容,修改后10个项目(朋友支持、宿舍支持、同学支持、临床老师支持、家人支持、经济支持、关心安慰、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参加活动)的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 [2] 。结合临床实习生实际情况,将条目3中的“邻居”改为“同学”;条目4、条目6、条目7中的“同事”改为“临床带教老师”;条目5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除“儿女”一栏;条目6和条目7中的“配偶”改为“恋人”。按社会支持总分25%和75%百分位点划分为3组,分别将25%以下和75%以上命名为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组间社会支持各项目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方面的差异。   

  采用Radloff [1] (1977)编制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其表由20个条目组成,着重于评价抑郁情感或心境而不是整个抑郁症候群,更适合一般人群调查而不是病人,采用4点量表法,从1到4表示次数从偶尔有或无到大部时间或持续,经过负向题重新编码后,得分越高表示抑郁出现频度越高,从抑郁心情、罪恶感和无价值感、无助和无望感、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六个侧面反映抑郁状态。本研究将抑郁评定得分在平均分0.5个标准差以上的研究对象作为抑郁倾向组,抑郁评定得分在平均分0.5个标准差以下则作为非抑郁倾向组 [3] 。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人员将被调查的实习生集中,一并发放2份调查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当场收回,发出问卷157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调查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χ 2 检验等。

  2 结果   

  2.1 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各项及抑郁评定情况,见表1。     表1 153名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各项及抑郁测评情况(x±s)(略)

  2.2 社会支持高分组与低分组组间比较,见表2。

  2.3 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见表3。

  表2 社会支持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x±s)(略)

  表3 社会支持总分和三个维度评分的相关分析(略)

  注:无显著相关项目未列出,※P<0.05,※※P<0.01。    

  2.4 抑郁倾向和非抑郁倾向组社会支持各项目比 较,见表4。   

  2.5 抑郁倾向和非抑郁倾向临床实习生需要帮助时得到社会支持结构,见表5。    

  表4 抑郁与非抑郁倾向组社会支持总分和三维度评分比较(x±s)(略)

  表5 抑郁与非抑郁倾向组需要帮助时的社会支持量(略)

  注:恋人 1) :针对恋爱同学而言,本调查研究有恋人的同学40人;※P<0.05,※※P<0.01。    

  3 讨论   

  本组研究对象,在分析中把性别、年龄、恋爱作为协变量,再分析专业、学校、学历等控制变量对社会支持总分和各项目得分以及对抑郁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生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医疗专业,且抑郁评定得分高于医疗专业,提示社会对护理专业期望值的评价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护士工作简单重复、技术含量不高,使护理实习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信心不足;其二,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密切接触、技术操作多,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特点,护理实习生得到的客观支持(宿舍支持、经济支持、关心安慰)相对较少,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的情感或心境。另一方面与本省临床实习生比较,外省实习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前者,显而易见主观支持与个体的主观体验有关,不受地域限制。再一方面提示不同学历教育实习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有差异,本科学历与中专学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较为突出的是实习生遇到急难情况时临床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关心安慰方面,本科实习生均优于中专和大专实习生,提示本科和中专及大专实习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核心课程及边缘学科等课程,从课程设计或课程目标要求均有差别,且中专和大专实习生年龄相对较小,中专平均年龄(18.64±1.03)岁、大专平均年龄(21.02±1.24)岁,临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及临床带教老师,需要加以关注中专和大专实习生,给予更多帮助和鼓励。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抑郁总分显著负相关,即获得社会支持越少,抑郁总分越高;而是否存在抑郁倾向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正相关,即个体感受到的支持(主观支持)越多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抑郁倾向发生频率越少。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主观支持是个体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1] ,但与王玲等研究报道不完全一致 [5] 。表2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低社会支持组,且高社会支持组抑郁倾向比例低。表4可见,与抑郁倾向组比较,非抑郁倾向组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以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抑郁倾向组。上述结果表明,抑郁与社会支持存在关联,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抑郁倾向的发生频率,虽然抑郁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抑郁症状,但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对实习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适应和身心健康具有不良影响。   

  表5可见,临床实习期间,尤其是外省实习生,因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变化,实习生遇到急难情况时,获得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心安慰方面,抑郁倾向组与非抑郁倾向组存在差异,经济支持来源前三位:抑郁倾向组是朋友、亲戚、家人,非抑郁倾向组是 家人,朋友、亲戚;关心安慰来源前三位:抑郁倾向组是朋友、亲戚、家人,非抑郁倾向组是朋友、家人、亲戚。由此可见,家庭成员和亲密的朋友是临床实习生社会客观支持的主要来源,对于有恋人的实习生(本组26.1%的实习生有恋人),恋人也是社会支持的来源之一,然而作为客观支持来源之一的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关心安慰和支持来源仅为17.5%~25.6%,学校、党团组织的关心安慰和支持来源比例极低。当然社会支持来源的存在仅是一种潜在的支持 [2] ,关键还在于个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获取,本组研究对象调查发现,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67.3%实习生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或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时才说,仅有28.1%的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平常参加团体组织活动情况,42.5%的实习生偶尔参加者或从不参加,只有57.5%经常或主动参加,因此,临床实习期间,虽然医院成为实习生主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临床带教老师重点是帮助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在强调训练、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还应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学生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学校、党团组织应发挥组织职能,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思想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增加社会支持是提高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4] ,抑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较常出现,既往研究集中于已表现出现抑郁症状的群体 [3] ,本研究着重于有抑郁倾向但未表现出抑郁症状的正常临床实习生群体,揭示社会支持不同维度和结构以及不同支持源与抑郁倾向的内在联系。探索有可能成为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发挥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人格因素是否与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有关,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12.127~131,200~202.   

  [2]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5~176.   

  [3]陶沙,李伟.抑郁倾向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及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39~40.   

  [4]李丹琳,杨景.在校与在职中医护生心理及社会状况探讨[J].中医教育,2004,23(1):59~60.   

  [5]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603~604.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35.

作者: 谢小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