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

长期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China)摘要:目的了解中成药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长期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64例慢乙肝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用和肝胶囊,3粒/次,3次/d。结果治疗组用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率为32。结论长期用上述中成药治疗慢乙肝似能增加抗乙肝病毒效应。...

点击显示 收起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YE Hua-qing.(Guangdong Provincial Occupational Hospital,Guangzhou510300,Guangdong,P.R.China)    

  摘要:目的 了解中成药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长期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疗效。 方法 64例慢乙肝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用和肝胶囊,3粒/次,3次/d;健肝灵,3粒/次,3次/d;垂盆草冲剂,1包/次,3次/d。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后继续用药2个月,最长疗程24个月。对照组用药方法同上,用药6个月。 结果 治疗组用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率为32.4%、44.1%、67.6%、79.4%(P<0.05)和85.3%(P<0.01)。对照组为30.0%、46.7%、50.0%、53.3%和53.3%。 结论 长期用上述中成药治疗慢乙肝似能增加抗乙肝病毒效应。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成药;和肝胶囊;健肝灵;垂盆草冲剂

  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有一定的疗效,但短期抗病毒效应(HBsAg和HBVDNA阴转)不理想。对34例慢乙肝病人进行长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慢乙肝患者均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1997年10月~2003年6月的门诊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慢乙肝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治疗前HBsAg、HBeAg、抗-HBc和HBV DNA均阳性,ALT为正常上限(40U/L)2倍以上。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9~47岁,中位年龄35岁;病程1~15年,中位病程7.3年;其中轻度24例,中度7例,重度3位。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5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21年,中位病程6.5年;其中轻度22例,中度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慢性轻度者口服和肝胶囊(小柴胡汤加减,广州产)3粒/次,3次/d;健肝灵(含灵芝、丹参、五味子,广州产)3粒/次,3次/d。中度和重度者加用垂盆草冲剂(上海产),1包/次,3次/d,静脉滴注肝安等护肝药。肝功正常,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后巩固治疗2个月,最长疗程2年。对照组:用药同上,中成药治疗6个月后停用。停药后肝功能仍异常用一般护肝药治疗。   

  1.3 观察项目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中每月查肝功能,每2~3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肝功能复常后隔1~2月复查。   

  1.4 检测方法 肝、肾功能标准检测采用日本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上海实业科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V DNA采用班点杂交法,试剂由上海医科大学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

  2.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复常情况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肝功能复常情况(略)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和HBV DNA同时转阴率 结果见表2。    

  表2 HBeAg和HBV DNA同时转阴率(略)

  3 讨论   

  该门诊慢乙肝病例中医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型,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疏肝健脾、清热解毒为主的中成药治疗慢乙肝。临床和实验证明上药具有抗乙肝病毒效应 [2,3] 。中成药治疗慢乙肝有症状改善快、肝功能复常快的优点,其短期抗病毒效应虽与干扰素相似,但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成药治疗慢乙肝的抗病毒效果,我们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抗病毒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组18个月和24个月的HBeAg和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6个月至24个月阴转率为12例,占总阴转率41.4%(12/29)。核苷类抗病毒药拉米夫定可用1年以上 [4] ,国内报道52周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HBeAg转阴率为10.4% [5] ,低于本文转阴率。2组观察24个月肝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未见明显副反应。长期中成药治疗慢乙肝使抗病毒效应提高,是否与治疗期间长期抑制病毒,最终使病毒复制指标阴转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观察病例有限,长期中成药治疗慢乙肝的抗病毒效应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2]叶华清.干扰素联合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7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2):108.   

  [3]王庆龙.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的作用和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2):48.   

  [4]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25.   

  [5]姚光弼,王宝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J].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80.     

  作者单位:广东省职业防治院,广东广州 510300.

作者: 叶华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