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China)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方法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结果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

点击显示 收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ty liver and Type2diabetes.

  HU Yan-yan.

  (Shaoguan Municip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512000,Guangdong,P.R.China)
    
  摘要: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 方法 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 结果 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4%。 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使脂代谢紊乱得到及时纠正。
   
  关键词:脂肪肝;Ⅱ型糖尿病;腹部B超;脂代谢

  肝脏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糖尿病对肝代谢最直接的影响为脂肪肝的形成 [1] 。Ⅱ型糖尿病常常伴有脂肪肝。据国内统计,4%~46%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者为21%~78%不等 [2] 。本文对韶关市一人民医院2002~2005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进行了常规腹部二维超声检查及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对Ⅱ型糖尿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IDFl997年建议的分型方案 [3] ,临床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的154例,均为该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1例,年龄32~80岁(平均50.2岁);女性63例,年龄38~81岁(平均57.4岁)。
   
  1.2 仪器 使用德国西门子小狮王超声诊断仪,亚当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1.3 方法 检查前一晚素食,避免进食糖类、牛奶、红薯等产气食物,以减少气体对超声的干扰,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禁水、禁吸烟,一般要求禁食12h,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按常规方法探查肝脏,测量肝左叶长径及前后径,肝右叶最大斜径,以右叶斜径大于14.0cm为肝脏增大指标,并参考肝包膜及边缘表现、肝内回声的增强与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与否、出肝面光带的显示程度对脂肪肝作出超声诊断。
   
  按我国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诊断标准 [2] 。在154例患者中,血脂增高者110例,其中以甘油三脂的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的下降为主,特别是均匀性脂肪肝,其血脂增高者在110例中有102例,达66.2%,而非均匀性及局限性脂肪肝者血脂增高不明显,只有2例表现为血脂增高。
   
  2 结果
   
  全部患者肝边缘均圆钝而增厚,表面光滑,轮廓平整,呼吸时上下移动的幅度减小。肝大54例,占35.1%。轻度或中度增大,同时视患者身材高大与否而定,肝右叶斜径:14.0~15.5cm,平均14.5cm。肝内回声:(1)均匀性脂肪肝102例,占66.2%,脂肪在肝内浸润过量,形成脂肪滴均匀地散布在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肝内回声光点细小、密集,或呈云雾状改变,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一般从前缘至后缘逐渐减弱,及至出肝面光带显示不清,肝内血管显示模糊不清,整个肝区透声性差;(2)非均匀性脂肪肝2例,占1.3%,在肝叶间隙、肝门区或胆囊床周围、左内叶等处可见一处或多处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无肿块效应,无血管绕行中断,其周边为回声较强、光点较细的肝组织回声。(3)局限性脂肪肝6例,占3.9%,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局限于肝的一叶或数叶,呈不规则分布。肝内出现一叶或数叶回声增强区,病变的肝叶与较正常的肝叶之间有较整齐的分界,此界与肝静脉走向一致;(4)正常肝组织回声44例,占28.6%,肝实质回声呈稍低的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模糊不清,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各级管道分支多不显示。

  3 讨论
   
  正常人每100g肝湿重约含4~5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肝脏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比率或肝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脂肪染色镜检,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含脂肪5%~10%或每单位面积见1/3~2/3的肝细胞脂变)、中度(含脂肪10%~25%或2/3以上肝细胞脂变)和重度(含脂肪25%~50%或以上,或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三型。在机体脂类代谢中起中心作用的脏器是肝脏。许多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肝脏脂类代谢,促进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糖尿病是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糖尿病人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的下降。
   
  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增加,肝内总脂量占肝重的10%以上,甚至可达40%~50% [4]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和脂质代谢紊乱,肝内总脂量增多,则导致糖尿病与肝病并存,有超过1/2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有脂肪肝(本文统计的71.4%的发病率也证实了这一事实),而有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有糖耐量试验异常和胰岛素基础水平的升高,表明Ⅱ型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独立的危险因素。脂肪肝的发生与慢性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结合试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早期发现脂肪肝,通过控制血糖和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从而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脂肪肝的表现是多样性的,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弥漫性浸润,对超声能量吸收明显,产生的弥漫性散射,使肝脏反射界面增多,声能主要为肝前场吸收,后场声能明显衰减,导致声束衰减及散射作用增加使肝内回声表现出典型的脂肪肝声像,二维超声容易作出诊断;但对于不均匀性脂肪肝及局限性脂肪肝由于其表现复杂多样,此外,肝硬化、弥漫型肝癌及酒精性脂肪肝等肝脏弥漫性病变的声像改变,需要与脂肪肝作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应结合病史及饮酒史、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及肝CT扫描作出鉴别诊断。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敏感性为90%。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B型超声具有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声像变化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诊断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绍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43.
   
  [2]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7,469.
   
  [3]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9.
   
  [4]董宝玮.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5(1):1
    


 

作者: 胡艳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