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防治效果,为今后的丝虫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免疫学方法对本地居民、儿童、流动人口、历史慢丝病患者、原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等对象进行监测,并同时进行蚊媒监测。结果在丝虫病全面普查普治阶段,微丝蚴率最高达1。在丝虫病基本消灭阶段,微丝蚴率为0,于1981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了解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防治效果,为今后的丝虫病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原学、免疫学方法对本地居民、儿童、流动人口、历史慢丝病患者、原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等对象进行监测,并同时进行蚊媒监测。 结果 在丝虫病全面普查普治阶段,微丝蚴率最高达1.48%;在重点查治阶段,微丝蚴率最高达0.95%;在丝虫病基本消灭阶段,微丝蚴率为0,于1981年宣布基本消灭后,微丝蚴率最高为0.02%,1996年通过消除丝虫病的市级审评;巩固监测阶段,微丝蚴率为0,且各类对象免疫学检测阳性率均很低,蚊媒监测均未发现幼丝虫。 结论 南汇区已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标准,传播已经阻断,结果显示丝虫病消除成果巩固。
   
  关键词:丝虫病;防治;监测;消除

  The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of lymphatic filariasis in Nan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SONG Hai-hong.

  (Nanhu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20130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in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of lymphatic filariasis in Nanhui District,Shanghai Mu-nicipali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r surveillance of previously positive microfilariaemias. Methods Pathogenic and 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s were conducted among the residents,children,mobile population,patients with chronic filiariasis history,previously positive microfilariaemias.Meanwhile monitoring of mosquito vectors was also done. Results The microfilarial rates in the overall survey stage,selected survey and treatment stage were1.48%,0.95和0%,respectively;the microfilarial rate at basic elimination stage in1981was0.the microfilarial rate in elimination stage was0.02%.and passed the assessment by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n1996.During consolidation stage microfilarial rate was0and positive rate of patients detected with immuno-logical methods was very low and no filariae were detected from mosquitoes monitored. Conclusion Nanhui District has attained the objective of elimination of filariasis.The transmission of filariasis in this district has been interrupted and the results is stable.
   
  Key words:Filariasis;Control;Surveillance;Elimination
      
  南汇区位于上海市东南郊,历史上是丝虫病的流行区,以流行班氏丝虫病为主,蚊虫传播以淡色库蚊为主。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在1981年宣布南汇区基本消灭丝虫病,于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的部颁标准并通过消除丝虫病的市级审评,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为迎接WHO将对中国消除丝虫病的情况进行认证以及评价半个世纪来的防治和监测效果,对南汇区自建国以来的丝虫病防治工作作一下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南汇区自建国以来丝虫病各个阶段的防治和监测资料。
   
  1.2 方法 采用病原学免疫学对本地居民、儿童、原微丝蚴血症阳性者、外来流动人口等进行监测,同时进行蚊媒监测,对历史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全面普查普治阶段(1958~1960年) 1958年全区共血检311685人,3844人微丝蚴阳性,阳性率为1.23%;1959~1960血检317398人,阳性4714人,阳性率为1.48%。见表1。
   
  2.2 重点查治阶段(1970~1978年) 1970年全区29个乡镇、农场共血检434993人,阳性人数4116人,阳性率为0.95%;1971年有6个乡镇的131797人接受了血检,427人阳性,阳性率为0.33%。见表1。
    
  表1 上海市南汇区历年丝虫病病原学检测情况(略)
  
  2.3 基本消灭阶段(1979~1981年)
   
  2.3.1 病原学监测 1980年在南汇周西乡血检12257人,没有检出阳性,阳性率为0;1981年南汇共查29个乡镇的32603人,阳性人数0,阳性率为0。见表1。
   
  2.3.2 慢丝体症调查 1981年调查体症病人167135人,发现慢丝阳性体症者145人,慢丝体症率8.67/万,其中橡皮肿88例,占60.69%,淋巴结肿19例,占13.10%;流火21例,占14.48%;乳糜尿11例,占7.59%;鞘膜积液6例,占4.14%。

  2.3.3 效果考核 1981年经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南汇的丝虫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结果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各项指标,并宣布南汇基本消灭丝虫病。

  2.4 消灭阶段(1982~1996年)
   
  2.4.1 病原学监测 1986年全区30个乡镇共4831人进行血检,检出1例微丝蚴阳性者,阳性率为0.02%,对此例阳性者及时进行治疗,第2年复查已呈阴性。1987年开展了3.00%人群血检工作,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街道)中1周岁以上人群进行血检,按照血检人数占流行区总人数3%以上和覆盖面100%的要求,全区29个丝虫病流行乡镇场的29个村,血检22387人,血检人数占流行区人口605490的3.70%,覆盖率100%,结果没有发现微丝蚴阳性者。其中1~5周岁儿童应检2006人,血检1947人,血检率97.6%,也无新感染病例发现。
   
  1996年根据卫生部1995年下达的中央消灭丝虫病标准要求,完成监测,按流行区总人口数的1%计算或绝对数指标6000人的任务方案,抽查了南汇区大团、六灶、康桥3个镇的9个村,共血检人数6176人(双片采血),没有发现阳性血片。按绝对数指标6000人计算,完成率为102.93%。见表2。
   
  表2 南汇区1996年按绝对数指标6000人丝虫病血检情况(略)

  2.4.2 免疫学监测 1988~1996年对外来定居外出返沪人员等监测1276人,3人阳性,阳性率为0.24%;1988~1996年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了免疫学监测,共检测了42091人,17人阳性,阳性率0.04%,滴度均在1:10以下。
   
  2.4.3 蚊媒监测 1987年共捕捉淡色库蚊、中华按蚊2490只,经解剖镜检以上标本均为阴性;1995年捕捉淡色库蚊、中华按蚊4406只,经解剖未发现幼丝虫。
   
  2.4.4 慢丝病人调查 自1982年来坚持巩固监测、改善和治疗麻石体症病人。对这些病人用海群生进行治疗,为改善橡皮腿病人体症,对病人进行烘绑疗法,在短期内使肿胀病腿变软缩小有一定的疗效;1986年调查慢丝体症患者677909例,阳性体症者30例,阳性率为0.044%;至1996年底尚有慢丝病人22人。1981~1996年累计复查病人1353276例,阳性体症者596例,阳性率为0.044%,无丝虫病新感染患者,处于控制消灭状态;对慢丝病人进行建卡,每年进行随访,发现有流火发作者用海群生进行治疗,1982~1996年共治疗663人次。
   
  2.4.5 儿童纵向监测 对儿童采取IFA进行纵向监测,南汇区选择大团乡小学作为儿童的丝虫病纵向监测点。从1988~1996年至共检测了2784人,阳性25人,阳性率为0.90%(其中抗体阳性滴度1:10的有18人、滴度1:20的有7人)。
   
  2.4.6 效果考核 1996年,经中国预防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等专家组成的审评组检查和审评,一致认为南汇达到了卫生 部卫防寄发(1994)第1号《消灭丝虫病标准》要求。

  2.5 巩固监测阶段(1997~)
   
  2.5.1 病原学监测 从1998年起,南汇区对监测点内本地居民、原微丝蚴阳性者进行病原学检测,进行双片血检工作,至2005年至共检测了2869人,没有发现微丝蚴阳性者,阳性率为0。见表3。
   
  表3 南汇区通过市级审评后历年丝虫病监测情况(略)
   
  2.5.2 免疫监测 从1997年起,对监测点本地居民、外来定居外出返沪人员、原微丝蚴血症阳性者、慢丝病人等继续进行丝虫病的免疫学监测,至2005年底共检测了6946人,阳性35人,阳性率达0.50%,滴度均在1:20以下,经病原追踪,均呈阴性,没有发现应治病人,见表3;对来自重庆的三峡移民共886人进行丝虫病免疫检测,2人呈抗体阳性,阳性率达0.23% [1] ;1996~2005年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免疫检测,共检查了57333人,40人阳性,阳性率0.07%,滴度均在1:20以下。
   
  2.5.3 慢丝病人调查 每年对建卡的慢性丝虫病人进行随访,有流火发作者进行对症治疗,1997~2003年共治疗90人次。
   
  2.5.4 儿童纵向监测 以大团乡小学(2001年起以新场镇小学为监测点)进行儿童丝虫病免疫学检测,每年至少监测7~14岁学生300名,1997~2005年共检测学生3646人,阳性率为0。见表4。
   
  表4 南汇区儿童丝虫病免疫学纵向监测及蚊媒监测结果(略)
   
  2.5.5 蚊媒监测 在书院镇为监测点,蚊子高峰时节捕捉蚊子进行解剖,1997~2005年共解剖淡色库蚊、中 华按蚊5328只,解剖结果均未发现幼丝虫。见表4。
   
  3 讨论
   
  南汇区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颁布以后,主要采取血检普查和海群生治疗微丝蚴血症者,以消灭传染源的防治对策。历经50年代后期和70年代2次大规模的普查普治,经过了1958~1960年的全面普查普治阶段和1970~1978年的重点查治阶段、1979~1981年的基本消灭阶段、1982~1996年的消灭阶段以及1997~至今的巩固监测阶段共5个不同时期阶段的9次较大规模的查治,到1981年宣布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96年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并通过了市级审评,从1997来巩固监测的成果来看,效果是显著的。南汇区自1981年宣布基本消灭丝虫病以来,仅在1986年查到1例微丝蚴阳性者,以后进行病原学检测始终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对本地居民、儿童、外来外出人员、流动人员等对象进行免疫学检测显示阳性率很低,各类对象抗体阳性率均在1%以下,血清滴度也不高;蚊媒监测解剖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也未发现幼丝虫,这一切充分说明南汇区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综合措施和反复斗争后,丝虫病的传播已经被阻断,且其监测成果是巩固的。
   
  1997年国际疾病根除专题小组(ITFDE)确定淋巴丝虫病是6种“可以被根除的”的传染病之一,1997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消灭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淋巴丝虫病”的决议,这是继天花、脊髓灰质炎、龙线虫病后世界卫生大会限期要求达到全球消灭的第4种疾病。南汇区实现消除淋巴丝虫病经历了半个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是件功在当代、利在万世的大事。防治丝虫病的成就充分证明,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是消灭丝虫病的基础,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保证。消灭丝虫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消除疾病本来就是一种严谨的科学工作,必须持扎实科学的态度,按科学规律进行大量及反复的查治才能达到目的 [2] 。虽然南汇区已达到消除丝虫病的标准,但仍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外来人口流动频繁,个别省市尚在为消灭丝虫病而努力,故要做好外来流动人员的检疫和结合蚊媒监测,开展对慢性丝虫病体症病人的关怀和照料工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切实做好消除丝虫病以后的巩固监测工作,确保丝虫病防治成果的巩固。

  参考文献:
    
  [1]宋海红.上海市南汇区三峡移民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4):164.
   
  [2]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等.广东省消灭淋巴丝虫病的监测与审评[J].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26.
     

作者: 宋海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