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潜伏梅毒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402例梅毒患者中152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的特征。结果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的37。潜伏梅毒TRUST滴度较低,1:4以下占8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收集402例梅毒患者中152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的特征。 结果 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的37.81%。女性比男性多发,婴幼儿及老人发生率高,病期长,均为其它各种筛查确诊而发现。潜伏梅毒TRUST滴度较低,1:4以下占82.23%。潜伏梅毒治疗血清阴转率偏低。 结论 潜伏梅毒由于受其临床特征影响,早期常被漏诊,危害性大。因此,加大性病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多渠道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降低患者的危害性及控制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梅毒;潜伏;临床分析
   
  Analysis of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nt syphilis.

  CAI Xiao-dan,XUMin-hong,XULiang-jie,et al.

  (Shan-tou Municipal STD and Dermatosis Hospital,Shantou515041,Guangdong,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nt syphilis patients and related clinical factors. Methods The data concerning152latent syphilis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402syphilis patients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x,age,disease period,medical reason,serological test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atent syphil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latent syphilis was37.81%,The incidence rate in the fe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s and higher in the babies and infants than that of the elderly.The titer of Latent syphilis TRUSTwas relatively lower and82.23%were in the ratio of1:4.The negative serological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yphilis treatment was low. Conclusion As latent syphilis is affected by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misdiagnosis frequently occur.Therefore,the work of propaganda be strengthened and various serological techniques be used for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latent syphilis.
   
  Key words:Syphilis;Latent;Clinic analysis
      
  近几年来,潜伏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 [1] 。潜伏梅毒虽然没有症状,但其危害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潜伏梅毒可成为复发性梅毒 [2] ,也可进展为三期梅毒,给病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损害。为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现对152例潜伏梅毒患者进行了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2年6月~2005年6月期间确诊的梅毒患者402例,其中潜伏梅毒152例。诊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司编写的《性病防治手册》。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查采用TRUST(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剂)及TPPA(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制剂),按操作手册进行。潜伏梅毒患者均否认曾有梅毒病史,所有患者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阴性。
   
  1.2 方法 收集402例梅毒患者中152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的特征。统计学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潜伏梅毒发生率 402例梅毒患者中,显性梅毒250例,潜伏梅毒152例,潜伏梅毒占37.81%。
   
  2.2 潜伏梅毒与性别 402例梅毒患者中,不同性别潜伏梅毒的发病情况237例男性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78例,占梅毒发病率的32.91%,而165例女性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74例,占梅毒发病率的44.85%,男女在潜伏梅毒发病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 =5.398,P<0.05)。
   
  2.3 潜伏梅毒与年龄 402例梅毒患者中,不同年龄潜伏梅毒的发病情况见表2。在152例潜伏梅毒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79岁。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于1岁的发病率较高,11岁以上的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潜伏梅毒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 =25.41,P<0.01)。
   
  表1 不同年龄潜伏梅毒的发病情况比较(略)
   
  2.4 潜伏梅毒与病期 根据WHO及我国规定:感染时间2年以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在152例潜伏梅毒中,早期潜伏梅毒46例,晚期潜伏梅毒36例,不明70例。

  2.5 病人确诊途径 在152例潜伏梅毒中,因其它性病进行筛查而被诊断者57例(37.5%),性伴检测出梅毒而追踪发现31例(20.39%),多次自然流产而来诊16例(10.53%),产检发现10例(6.58%),其它疾病住院时筛查16例(10.53%),献血时筛查12例(7.89%),婚检筛查10例(6.58%)。
   
  2.6 潜伏梅毒血清学检查 152例潜伏梅毒中,TRUST1:1有37例(24.34%),1:2有36例(23.68%),1:4有52例(34.21%),1:8有20例(13.16%),1:16有4例(2.63%),1:64有3例(1.98%)。TPPA均为阳性。潜伏梅毒血清学检查滴度较低,1:4以下占82.23%。
   
  2.7 潜伏梅毒的治疗情况 152例潜伏梅毒患者均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三周。治疗后三个月复查,31例TRUST阴转(20.39%),6个月复查,又有9例血清阴转(5.92%)。与上次检查相比略有下降31例,升高8例,没有变化73例。潜伏梅毒治疗血清阴转率偏低。
   
  3 讨论
   
  潜伏梅毒因缺乏症状易被忽视,通常发现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潜伏状态,对患者的健康和梅毒的传播留下严重的隐患。本研究结果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37.81%,国内有报道某些地区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55.2% [3] ,应引起重视。文献报道潜伏梅毒患者的性伴中,有50%受感染,其中75%为潜伏梅毒,25%为显性梅毒 [4] 。这说明了潜伏梅毒患者虽然缺乏临床表现,但危害性比显性梅毒要大,常成为主要的传染源。因此,提高临床中对潜伏梅毒患者的检出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
   
  总结发现,女性潜伏梅毒占梅毒的发病率(44.85%)比男性潜伏梅毒占梅毒的发病率(32.91%)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原因是男性一期梅毒易于观察,主动求医者多,也易于诊断。而较多的女性一期梅毒往往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易被误诊或漏诊,表现出潜伏梅毒女性多于男性这一特征。有学者指出,未经治疗的早期潜伏梅毒孕妇,40%发生早产或围产期死亡 [5] 。本组病例中有16例因多次流产而被诊断。因此,对女性潜伏梅毒的筛查显得尤其重要。从年龄上看,小于1岁的婴幼儿潜伏梅毒占该年龄组梅毒的发病率40%,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1岁以上潜伏梅毒占同年龄组梅毒的发病率达到66.67%。这种差异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有学者指出,新生儿期先天梅毒超过50%的患儿在出生时表现为先 天潜伏梅毒 [6] ,61岁以上的老年梅毒患者以潜伏梅毒居多,应引起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出现可能与幼儿及老年的细胞免疫功能不稳定或较低有关。
   
  结果还显示,潜伏梅毒患者的病期大部分不明,由于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或已经消退,患者不能确定病期,而且等到确诊已经是晚期,所以必须开展多方面对梅毒的筛查。152例潜伏梅毒的确诊是多渠道的,认为早期确诊潜伏梅毒患者必须加大性病知识宣传力度,使有不洁性行为者,能及早做梅毒血清学检查。另外,必须加强对性病门诊 产检 婚检及高危人群梅毒血清学筛查。潜伏梅毒患者的血清学检查(TRUST)滴度偏低,1:4以下占80%以上,有报道,潜伏梅毒患者有40.5%发生血清固定,而血清固定者约35%可出现病情复发 [7] ,应引起高度重视。潜伏梅毒的治疗血清阴转率低,6个月的血清阴转率只有24.34%。有研究显示,梅毒的病期越长治愈时间也越长,预后较差,而且二期以上的梅毒首次血清学测定滴度越低,转阴率也低,转阴时间也长 [8] 。有部分潜伏梅毒患者经治疗血清反应难于转阴,对这些未转阴患者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排除机体是否存在潜在活动病变 神经梅毒或自身免疫机能抑制,以便给予进一步治疗,达到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张锡宝,韩尔阳,汤少开,等.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十年回顾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2,29:225~227.
   
  [2]龚向东,姜文华,王全佩,等.我国1979~199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0,16:1020~1022.
   
  [3]李玉叶,王永兰,董天祥,等.昆明地区67例梅毒患者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132.
   
  [4]蔡川川,杨日东,陈绍谦,等.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临床与梅毒血清学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518~519.
   
  [5]徐文严.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的危害[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239.
   
  [6]潘鹏,熊礼宽,周华,等.新生儿期先天潜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42~44.
   
  [7]杨文林,杨键,黄新宇,等.近10年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719~721.
   
  [8]周平玉,顾志英,徐金华,等.早期显性梅毒治疗预后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6:366~368.

作者: 蔡小丹,许敏鸿,许良杰,何玉珊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