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6期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通过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7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通过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17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和健康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是以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发病患者的人数已达1.5亿多,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及低钾饮食,身体超重,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即使血压轻度偏高,也要降压治疗,由于服药量大,长期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原因,临床对Ⅰ级和Ⅱ级高血压病患者多采用非药物疗法[2],为此,从2005年12月起我们借鉴美国护理学者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3],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0月在海南省中医院治疗的172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男110例,女62例,年龄40~90岁,平均6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7例,初中及以下95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1  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①制定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根据高血压病不同级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编写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不断进行修改与补充、完善。②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它是由健康教育参照时间、具体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施教者签名等几部分组成(路径图节选见表1)。护理人员根据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从入院、住院期间、出院到指导性电话随访,连续、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③实施方法。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每天根据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上的指标,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教育、评价。

  表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路径表(节选)(略)

  1.2.2  评价方法  ①患者出院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合理用药、体重、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钠盐摄入、运动等。问卷采用百分制,总分≥80分的患者视为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不达标。②遵医行为。采用观察法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是否改变。③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90分为合格,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再次采用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问卷进行测试,总分≥90分视为健康教育达标。

  2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传统的健康教育以护理目标作为教育目标,而高血压病各级护理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传统的健康教育目标也不够明确,使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不全面,不系统,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反复进行。护长则通过床头交接班、病房巡视来检查,督促护士落实此项工作。所有护理人员须沿着路径的内容和图文进行,并由主要负责的护理人员具体落实,从而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信息交流,获得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与支持,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度达99%。
   
  非药物性治疗是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尤其是Ⅰ级高血压病患者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血压Ⅱ级预防的基础疗法。尽管高血压病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近来发展迅猛,出现了多种新的降压药,但非药物措施(改善生活方式)仍为一种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稳定疗效和改善预后等作用。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中,肥胖、钠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等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对所患疾病及危害缺乏知识,这对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因而将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出院后,开展电话随访或家庭探访并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霞君. 努力提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控制率[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1,3:3~4.

  [2] 周桃梅,黄明珍.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45~46.

  [3] 杨桂涛. 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


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谢小蔓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