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病人的致伤原因以交通伤88例(68。结论关注交通伤的预防,及时开颅减压,防治脑水肿等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基本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8例病人的致伤原因以交通伤88例(68.75%)为多,坠落伤20例(15.62%),器物击伤12例(9.37%),其他8例(6.25%)。经相应治疗后按GOS评分法评定:恢复良好88例,重残8例,中残16例,死亡16例。 结论 关注交通伤的预防,及时开颅减压,防治脑水肿等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预防 治疗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尽管全世界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在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但仍有20%死亡率,进一步预防颅脑损伤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面临的主要课题。现就我院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个案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本组128例,男86例,女42例,年龄8~84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8例(68.75%),坠落伤20例(15.62%),器物击伤12例(9.37%),其他8例(6.25%)。单纯颅脑损伤81例,颅脑损伤合并颌面伤12例,颅脑损伤合并骨盆及四肢骨析23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8例,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4例。临床特点:昏迷,生命体征有改变,或呼吸停止。可有偏瘫或四肢瘫、神经系统病理征、或去脑强直。瞳孔可等大、不等大或双侧散大。或伴有其他部位及脏器伤、休克等。

  1.2  治疗方法  治疗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根据病情做重点检查尽早确诊(尤其是头颅CT检查)。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③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④纠正低血压。⑤注意其他脏器损伤处理。⑥有手术指征者尽早开颅清除血肿、去除坏死脑组织,必要时去骨瓣减压。⑦没有手术指征者予渗透性脱水剂脱水降颅压。⑧防治脑血管痉挛。⑨亚低温冬眠。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

  2  结果

  经相应的治疗后按GOS评分法评定:恢复良好88例,重残8例,中残16例,死亡16例。

  3  讨论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工业和建筑业的各类事故、各种自然灾害等造成伤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交通伤占有相当大比例。据中国公路学会统计,十多年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全球首位,2006年死亡人数攀升到8.9万人,平均每天就有二三百人丧生车祸。而颅脑损伤造成死亡居全身损伤首位。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致伤暴力的不规则和多重性,常导致颅脑损伤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故重型颅脑损伤较多,且常合并有颅外损伤。颅脑损伤致残、致死已引起医学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组88例交通伤中,高速公路交通伤7例,死亡5例。市区交通伤32例,32例中下午下班驾摩托车回家引起的交通伤13例(绝大部分为企业员工),占市区交通伤40.62%。晚间酒后驾摩托车伤15例,占市区交通伤46.87%。乡村交通伤48例,其中31例为摩托车交通伤(80%以上未带安全头盔),占乡村交通伤64.58%。简易农用车交通伤9例,占乡村交通伤18.75%。从以上统计数字看,高速公路交通伤死亡率高,这主要在于此类伤由高能量碰撞引起。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的高速公路防护栏将升级,改为吸能材料,陶汰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防护栏,这对于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伤死亡率是项重要举措。国内外均强调伤后1h内是颅脑损伤的“黄金时间”。吴广球等[1]报告,如果能在伤后5min给予救命措施,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受伤者的生命可因此得到挽救或避免致残。从市区交通伤看,在企业上班族下午下班骑摩托车返家占相当大比例,这与下午下班工作疲劳,道路拥挤有关,故要减少市区交通事故伤,市区公交车线路设置应合理,鼓励乘坐公交车,有条件企业应配置上下班专车接送。对酒后驾车有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及处罚力度。乡村交通伤仍以驾摩托车,简易农用车交通伤为主,这些车绝大部分不做安全检测,有的是报废车,安全性能差,且无证驾驶、不带安全头盔非常普遍,这是造成乡村道路交通伤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及处罚无证驾驶和处置报废车的力度。要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治疗上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尽早检查确诊,重度损伤病人及中度向重度发展者应尽快滴注甘露醇后急作头颅CT检查,以发现颅内有无出血等情况。一旦CT扫描发现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或其他情况,须立刻手术处理。若病情严重提示急性颅内血肿并有脑疝者,可在不作CT检查的情况下直接手术钻孔探查。对无脑疝者须做头及颌面骨的完整检查。疑脊柱、胸肋骨、四肢骨骨折者应行X线摄片检查。(2)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3)纠正低血压、抗休克,休克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是低血压引起脑灌注不足,出现颅高压不降的恶性循环。(4)注意处理其他脏器损伤,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手术顺序应根据伤情轻重急缓等情况,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多系统损伤均威胁生命时,应同时手术。(5)有手术指征者需立即行开颅减压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对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者行去骨瓣减压,有时需去大骨瓣减压,这是抢救生命的关键,否则病人将死于不可逆的脑疝。(6)防治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的保证。脑损伤后均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创伤性脑水肿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和加重颅内压增高,甚至引起脑移位和脑疝,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7)防治脑血管痉挛造成缺血、缺氧的脑继发损害。(8)对于有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高热、心率快者可用冬眠低温治疗。用降湿毯配合冬眠灵、非那根、卡肌宁药物使用,可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33~34℃[3]。从而减少氧耗,保护脑细胞。(9)营养支持及合并症处理:重型颅脑伤的修复消耗热量高蛋白多。外伤后第2~3d即行肠外营养提供足够的热量及蛋白,病人清醒或鼻饲后停用肠外营养改为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会出现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高糖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等,治疗上应用低糖液体、胰岛素、奥美拉唑等预防,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参考文献】
    [1] 吴广球,欧耀芬,刘彪. 5 126例交通事故伤的院前急救[J].中华创伤杂志,1997,13(5):311~313.

  [2] 易声禹,吕达吕.颅脑损伤诊治[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6~194.

  [3]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救治指南[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02~110.


作者单位:海口市琼山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作者: 王少雄,黄程,周德才,黄仕斌,程国庆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