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3 658例孕妇产前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3658例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10月住院孕妇进行HBV-M、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共3658例,对其中HBsAg阳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含量检测,共420例。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抗-HCV阳性率为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3 658例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状况。 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10月住院孕妇进行HBV-M、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共3 658例,对其中HBsAg阳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共420例。 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1.48%,抗-HCV阳性率为0.30%,梅毒阳性率为2.65%,抗-HIV全为阴性。“大三阳”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100%,“小三阳” 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48.25%。 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4种传染病筛查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  孕妇 传染病 疾病传播 垂直 医院感染

  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均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其中母婴垂直传播为这类传染病共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了解三亚地区孕妇的感染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切断以上传染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近年来,我们对所有住院待产孕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筛查。现将近期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7月~2006年10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孕妇3 658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5岁,采集静脉血送检。

  1.2  试剂与仪器  乙肝(HBsAg、抗-HBs、 HBeAg、抗-HBe及抗-HBc)ELISA试剂、抗-HCV ELISA试剂(间接法)、抗-TP ELISA试剂(双抗原夹心法)均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HIV ELISA试剂(双抗原夹心法)和TPHA试剂分别购自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和英国奥米佳(OMEGA)诊断试剂公司。HBV DNA含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试剂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FQD-33A 型荧光定量PCR仪为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生产。XD 711型酶标仪和DEM-Ⅲ型全自动洗板机均为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产品。

  1.3  方法  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抗-HIV(1/2型)ELISA初次检测阳性者进行双孔复测,复测仍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监测实验室确认;梅毒检测先用抗-TP ELISA法,阳性者用TPHA确认。对HBsAg阳性孕妇建议进一步行HBV DNA含量检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 658例住院孕妇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结果分别为420(11.48%)、11(0.30%)、97(2.65%)和0。

  2.2  孕妇乙肝免疫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按HBV免疫标志物的不同阳性模式分为3型:Ⅰ型为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Ⅱ型为HBsAg、抗-HBe及抗-HBc阳性;Ⅲ型为HBsAg和抗-HBc阳性。各型的HBV DNA含量见表1。

  表1  孕妇乙肝免疫标志物不同阳性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略)

  注:Ⅰ型与*及#相比,P均<0.01。

  3  讨论

  HBV母婴垂直传播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调查的3 658例孕妇HBsAg携带率为11.48%,与我国自然人群HBsAg的携带率10%~15%一致。对420例HBsAg阳性孕妇行HBV DNA定量检测,共有250例HBV DNA阳性(含量大于5.0×102copies/ml),阳性率为59.52%,其中“大三阳”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100%,且含量绝大多数在105copies/ml以上, “小三阳” 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48.25%,含量在5.0×102~104copies/ml者为多,与普通慢性HBV感染者情况基本一致[1],说明妊娠并未引起HBV的复制增强。研究表明,母体内HBV DNA含量高低与母婴传播率成正比,如产前不予干预,HBV DNA阳性母亲的子代静脉血HBV DNA阳性率高达29.4%[2]。因此,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是加强产前筛查,对HBsAg阳性孕妇,尤其是HBV DNA阳性者,产前注射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HBIG),对其婴儿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均可有效的预防婴儿的感染。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在本次对孕妇的调查中梅毒的阳性率为2.65%,远远高于许艳等[3]报告的0.62%。由于妊娠合并梅毒可导致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还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死产。因此,更强调早孕期梅毒的筛查。越早发现,越早接受治疗,分娩先天梅毒儿的机率就越低。HCV和HIV在孕妇的感染率虽然不高,但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免疫措施。因此,也不能忽视孕妇这两种传染病的筛查,及早了解孕妇的感染状态,对切断HCV和HI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孕产妇进行以上传染病筛查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王添章,张宜俊,刘树人, 等.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与HBeAg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杂志, 2004,19(1):71~72.

  [2] 高结坤,胡先平.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0):45~46.

  [3] 许艳,卢秀英,凌奕.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36(8):460~461.


作者单位:保亭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保亭 572300;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海南 三亚 572000.

作者: 胡茜,王玉丰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