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院内急性脑卒中5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院内脑卒中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院内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论院内卒中的发病原因众多,预后较好,各级医护人员要重视院内脑卒中并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China)院内脑卒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常引起医疗纠纷[1,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脑卒中临床特点。 方法 对52例院内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脑梗死46例,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死亡2例,临床治愈18例,32例有较轻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结论 院内卒中的发病原因众多,预后较好,各级医护人员要重视院内脑卒中并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  卒中;治疗; 预后

Clinical analysis of 52 acute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ANG Liang, LIANG Jin-cheng.

  (Haikou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208, Hainan, P. R. China)
院内脑卒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常引起医疗纠纷[1,2]。现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的院内卒中患者52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收集本院非神经科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急性脑卒中52例,男性患者34例,女18例,年龄在3~76岁,平均年龄52.7岁。其中脑梗死46例,脑出血4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脏手术2例,大血管手术3例,心脏介入检查治疗3例,乙状结肠癌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长骨骨折2例,Ⅱ型糖尿病1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围手术期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败血症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白血病2例。偏瘫46例,失语16例,偏身感觉障碍13例,眩晕3例,心房纤颤19例,意识障碍6例,皮质盲1例,脑膜刺激征4例。

  1.2  辅助检查  发病6h内检查头颅CT者48例,急性脑梗死42例中可显示低密度灶者2例,有脑梗死超早期征像(脑沟变浅、灰白质界限模糊)者5例。18~36h后复查头颅CT或检查头颅MRI均显示低密度灶。6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见颅内高密度改变。

  1.3  治疗  急性脑梗死46例中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6例,其它治疗包括降纤、抗血小板、抗凝、脱水、抗自由基、防治钙超载等。3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止血治疗。1例脑出血患者转脑外科手术治疗。其它治疗包括针灸、理疗、高压氧疗法。

  1.4  神经专科医师介入会诊时间  发病后2h内12例,2~6h 26例,6~24h 5例,24~72h 5例,超过72h 4例。

  1.5  预后  死亡2例,均为广泛心肌梗死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32例遗留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视力下降等。18例临床治愈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2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为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突然、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院内卒中是指非卒中原因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1,2],因其发病突然,难以预测,且发生在住院期间,常引起难以调解的医疗纠纷,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院内卒中的发病原因有[1,2]:①危重疾病和手术的应激状态、情绪紧张、原有的高血压病和血管收缩药的使用,均可使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破裂而导致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②脱水状态下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脑血栓形成;③高血压病患者过度使用降压药物,导致脑组织长时间处于血液灌流不足的低灌流状态,发生血流动力型脑梗死,常见为分水岭型脑梗死;④栓子脱落:可有几种情况:A.外伤性脑梗死;B.心脏、大动脉介入手术,手术操作使原有动脉斑块脱落或附壁血栓脱落而造成急性脑梗死,这类病例占比例较大;C.少见的情况有并发于败血症、细菌感染,炎症使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D.肿瘤组织、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塞,可能患者有先天性卵圆孔未闭或房室间隔缺损,肿瘤栓子经此进入左心室而进入大脑动脉系统而致栓塞,此种情况较为少见;⑤各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过度使用;⑥血液学因素也是院内卒中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在诸多的因素中,首先是大多数患者有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如高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史、原有脑血管病史或心脏病史等。本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其它患者预后较好,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对来说比较轻,这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关。关于院内脑卒中(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各级医护人员应重视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本组1例心脏冠状动脉选影术后60h在夜间睡眠中发病,当时发病不足2h,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神经系统症状几乎完全消失。防治院内卒中的关键在于:非神经专科的医师和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作细致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院内卒中。神经专科的医师,应及时会诊,以便院内卒中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各级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以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夏永智,冯华.院内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6):425~428.

  [2] 苏庆杰,袁昆雄,欧小凡,等.院内卒中21例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9):60~61.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0208; 海口市中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王良,梁锦成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