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一般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免疫效应。方法对高校4630名男女大学新生随机分为人数不等的A、B、C三组作为接种对象,观测接种乙肝疫苗对保护性抗体产生的阳性反应、无弱应答率。结果A组无弱应答者占17。B组无弱应答者占1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一般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免疫效应。 方法 对高校4 630名男女大学新生随机分为人数不等的A、B、C三组作为接种对象,观测接种乙肝疫苗对保护性抗体产生的阳性反应、无弱应答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A组无弱应答者占17.64%;B组无弱应答者占15.07%;C组无弱应答者占14.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 HBsAg阳性者接触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种时年龄大、乙肝疫苗针次少、未接种在三角肌为YDV接种后产生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 结论 YDV免疫后的免疫应答与疫苗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诸因素有关。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大学新生

  Studyon YDV of immunity response.

  XIE Xin-min, XIE-li, ZHAO Fang-ling.

  (Deportmenf of postgraduat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mune response of freshmen after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yeast HBV vaccine.  Methods  There 4 630 freshme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B and C and  the antibody levels in the freshmen afer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yeast HBV vaccine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rates of without weak positive reactions in Group A, B and C were 17.64%, 15.07% and 14.95%.  Th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of age,vaccination,freguency of inoculation, location of inoculation,use of blood products and contact with HbsAg positiv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anti-HBs.  Conclusio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freshmen after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Yeast HBV vaccine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vaccines ,foods, individual and heredity factors.
   
  Key words:Recombinant Yeast HBV vaccine; Immunity response; Freshmen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20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过,其中3.5乙人长期携带此病毒。我国是乙肝病毒高感染区,全国约有7亿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每年用于治疗乙肝的费用据估计高达1 000亿人民币[1,2],因社会上广泛的对乙肝病人严重的歧视现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但人群免疫中仍存在免疫失败者,为了解影响大学生免疫低应答和无应答的因素,对4630名大学新生进行了免疫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接种对象  选择新入学的大学本科男女学生作为接种对象,将4 630名大学新生随机分为男女混合人数不等的三组,A组1 185人,男性505人,年龄(20±1.54)岁,女性680人,年龄(19±1.36)岁。B组1 692人,男性771人,年龄(20±1.44)岁,女性921人,年龄(19±1.47)岁。C组1 753人,男性841人,年龄(20±1.21)岁,女性912人,年龄(19±1.02)岁。身体健康,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均为阴性,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近期未接受血液制品或免疫抑制治疗。

  1.2  接种方法  将4 630名大学新生随机分为混合三组,选择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分别进行集中接种,剂量为10μg/0.5ml,按照0、1、6月接种程序,于左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于疫苗接种后24、28和72h分别观察接种对象局部和全身反应。全程免疫6个月后,采集接种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HBs检测。

  1.3  检测方法  用ELJSA法检测抗-HBs,试剂由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抗-HBs的阳性判断标准为S/N≥2.1为阳性。

  2  结果

  2.1  疫苗安全性  疫苗接种后24、28和72h,4 630名接种对象均未出现局部红肿、发热、头痛、恶心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2.2  抗-HBs阳性率  全程免疫后6个月,A组大学新生1 185名接种对象的抗-HBs阳性率82.36%,B组大学新生1 692名接种对象的抗-HBs阳性率84.93%,C组大学新生1 753名接种对象的抗-HBs阳性率85.05%(见表1)。

  2.3  无弱应答率  全程免疫6个月后A组大学新生1 185名接种对象无、弱应答者209人,接种无应答率17.64%,B组大学新生1 692名接种对象无、弱应答者255人,接种无应答率15.07%,C组大学新生1 753名接种对象无、弱应答者262人,接种无应答率14.95%(见表2所示)。

  表1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抗-HBs阳性率比较(略)

  表2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率比较(略)

  3  讨论
   
  观察4 630名大学新生中,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为726人,占接种总人数的15.68%,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的产生与年龄、疫苗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入过血制品等诸因素有关(表3)。接种时年龄大、乙肝疫苗接种针次少、未接种在三角肌、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有害因素[2]。
   
  表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注: P<0.01, P<0.05。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注: P<0.01, P<0.05。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与疫苗接种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3],在接种乙肝疫苗时应以低年龄开始接种乙肝疫苗为佳。首选三角肌为注射部位。对于无、弱应答者,应采取增加疫苗免疫次数、增加接种剂量、试用合成五肽等佐剂或IL-2等免疫调节剂,增加疫苗的应答率[3]。
         
  有学者采用0、1、6和0、1、2两种接种程序比较抗体阳性率结果相近,而0、1、2有间隔时间短、方便记忆、可减少漏种等优点,笔者认为用0、1、2程序接种乙肝疫苗能更有效地提高接种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保护失败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通过疫苗接种产生的抗-HBs相对水平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3~6a),保护性抗体消失后就可能发生HBV感染,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10μg剂量免疫效果优于5μg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抗体逐渐减少,提出应加强免疫,弱应答的研究提出与遗传有关的论点[3,4]。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情况不同。大学新生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尚需国家政策进一步的支持,有人建议在体检中从单测HBsAg增加至检测两对半,再进行加强免疫或补种乙肝疫苗[5,6]。
         
  有报道认为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消失表示疫苗的保护作用消失[7,8],笔者认为抗体水平代表的体液免疫不明显时,细胞免疫仍将发挥作用,只是免疫记忆特定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从科学的角度讲,防止自己患乙肝的最好方法不是将社会上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都隔离起来,而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自己保护起来,这样即便偶然接触到了乙肝病毒也不会被感染。因此笔者建议凡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大学新生必需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获得对乙肝的保护力。这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消除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公正的歧视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adovnick AD,Scheifele DW.School-base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programme and adolescent multiple sclerosis[J]. Lancet,2000.355(9203):549~550.

  [2] Limas C,Limas CJ.Lichen planus in children:a possible com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s[J]. Pediatr Dermatol,2002,19(3):204~209.

  [3] DiMiceli L,Pool V,Kelso JM,et al. Vaccination of yeast sensitive individuals:revjew of safety data in the US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J].Vaccine,2006,24(6):703~707.

  [4] 孙策平,李燕婷.任宏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7):332.

  [5] 刘蓬勃,徐慧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73~74.

  [6] 伊爱红,张延学.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低应答和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2):104~106.

  [7] 徐慧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弱应答与遗传因素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8,16(2):104.

  [8] 黄茵,陈智.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B7-CD28及IL-12、IL-10的相关性[J].免疫学杂志,2002,18(6):452~454.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海南 海口 571158;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作者: 谢新民,谢黎,赵芳玲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