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带毒情况,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既往登革热流行区的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监测点,全年每月定时定点定人监测媒介幼虫密度和成蚊种群、密度。6~10月份监测雌性伊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结果各监测点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带毒情况,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06年在既往登革热流行区的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监测点,全年每月定时定点定人监测媒介幼虫密度和成蚊种群、密度;6~10月份监测雌性伊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 结果 各监测点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动,布雷图指数每月均高于5,儋州市2个哨点全年有11个月指数均≥20,其中港口村8月达168为最高指数;除儋州市港口村、临高县宫花村有明显4~8月季节高峰外,其他各点无明显季节高峰。各监测点伊蚊幼虫孳生环境也有所不同,儋州市以永久性容器孳生为主,临高县和陵水县以暂时性容器孳生占多数。三个监测点全年捕获的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总数的种群分布比,儋州市为138:15,临高县为0:64,陵水县为42:113,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布差异。对188只雌性伊蚊进行登革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海南省既往登革热流行区广泛存在传播媒介,全年活动,且密度均较高,存在发生登革热爆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  登革热 媒介 监测

  Analysis of results of sentinel monitoring of trandmission vector of dengue fever in Hainan Province in 2006.

  WU Wei-xue, JIN Yu-ming, SUN Lian-ying,et al.

  (Hai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ikou 570203,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densities and dengue viruses carrying status dengue fever vector in monitoring sentrel sites in Hainan Province.  Methods  There six dengue monitoring sentrel sites were set up in Danzhou City, Lingao County and Lingshui County previously prevalent with dengue feverin 2006,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ies of Aedes mosquitoes were monthly monitored by the same technicians in the same time and sites in the whole 2006. The dengue virus carrying arte of Aedes mosquitoes from June to october was monitored.  Results  The monthly Breteau Index (BI) of all sentinel sites  was over 5. The BI of Aedes mosquitoes was ≥20 in 11 months in the whole year in Danzhou City and the highest BI was 168 in Gangkou village in Danzhou with a BI peak from April to August in Gangkou village of Danzhou City and Gonghua village of Lingao County. The breeding environments of Aedes mosquito larvae varied greatly in the sentinel sites. The  major breeding sites were permanent containers in Danzhou, temporary containers in Lingao and Lingshui. The distribution of vector species of 3 national sentinel si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No dengue viruses were detected from 188 female Aedes mosquitoes.  Conclusion  Aedes mosquitoes could be captured in the areas previously prevalent with the disease in the whole year, with a high density and wide distrbution, therefore, dengue outbreak is likely to happen easily when dengue patients were imported from outside.
   
  Key words:Dengue fever; Vector; Monitoring

  登革热是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其特点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海南省是登革热既往流行区,登革热流行始于1979年10月,1980~1991年先后发生不同程度流行,1979~1991年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04 854例,18个市县均有病例报告,但从1992年至今已有16年全省无登革热病例报告。为了解海南省目前登革热传播媒介种群分布、密度、消长状况以及媒介带毒状况,2006年在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登革热监测点,进行全年媒介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  选择既往登革热流行区媒介种群不同的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2个摸底调查布雷图指数在40以上,住户≥100户的村作为监测哨点。

  1.2  监测方法  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孳生环境、幼虫指数、成蚊种群密度、雌蚊携带病毒状况进行监测。

  1.3  幼虫密度监测  每月进行阳性容器调查,每次调查50户,按室内、外,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进行记录,按公式计算布雷图指数。

  1.4  成蚊种群和密度监测  每月1次,在监测哨点东、南、西、北、中方位各选一户,傍晚18:00~20:00在户主的卧室、厨房采用电动捕蚊器搜捕和户主房前屋后人诱法捕捉蚊虫,将捕获的成蚊送实验室用乙醚麻醉后进行记数和蚊种鉴别。

  1.5  蚊媒带毒监测  对监测哨点6~10月捕获的活体雌性伊蚊成蚊,送海南省登革热监测实验室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2  结果

  2.1  伊蚊幼虫密度  海南省各监测哨点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动,布雷图指数每月均高于5,儋州市2个哨点全年有11个月指数均≥20,港口村8月达168为最高指数;陵水县革命路村指数最低,全年11个月均≤20;除儋州市港口村、临高县宫花村有明显4~8月季节高峰外,其他各点无明显季节高峰,见表1。

  表1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媒介幼虫月密度(略)

  2.2  伊蚊幼虫孳生地类型  各监测点合计容器阳性率分别为儋州市19.72%,临高县11.50%,陵水县5.78%;儋州市以永久性容器孳生为主,临高县和陵水县以暂时性容器孳生占多数。见表2。

  表2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媒介伊蚊幼虫孳生地类型(略)

  永久性容器:水缸、水池等;暂时性容器:废弃瓶罐、花瓶、旧轮胎、废锅、竹洞、水桶等。

  2.3  成蚊种群  全年捕获伊蚊成蚊372只,埃及伊蚊180只,白纹伊蚊192只。蚊种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儋州市以埃及伊蚊为主,临高县只捕获到白纹伊蚊,陵水县以白纹伊蚊为主,见表3。

  表3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媒介伊蚊成蚊种群监测结果(略)

  2.4  成蚊密度  海南省全年均有成蚊活动,各监测哨点成蚊密度波动很大,最高为7.5只/人工小时,最低为0,见表4。

  表4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媒介成蚊分月密度(略)

  2.5  蚊媒带毒情况  对188只雌性伊蚊进行病毒分离,其中埃及伊蚊62只,白纹伊蚊126只,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动,蚊媒密度高,布雷图指数均大于5,最高月份达到168,即使在气温最低的1~2月份,儋州市新英镇攀布村的布雷图指数也在50以上。根据WHO提出的媒介伊蚊密度等级和国内外登革热监测之媒介密度阈值,布雷图指数超过50为高度危险性,低于5为安全密度的评价指标[1],显示海南省为登革热流行的高危地区。2006年登革热监测点蚊媒幼虫的监测结果表明海南省媒介孳生环境有明显差异,儋州市以永久性容器水缸等为主,其次是暂时性容器废瓶罐等;而临高县和陵水县主要以暂时性容器废瓶罐等为主。
   
  媒介成蚊监测结果表明,海南省埃及伊蚊及白蚊伊蚊均广泛分布,但监测点的媒介分布与以往流行期监测的媒介分布比较,已发生了改变。儋州市仍以埃及伊蚊为主,陵水县以白纹伊蚊为主,与既往报道的海南省埃及伊蚊是登革热高度流行区优势蚊种一致[2];临高县以往流行以埃及伊蚊为主[3],但本年度监测时只捕抓到白蚊伊蚊,表明海南省媒介蚊种分布已发生了改变,应进一步加强媒介监测工作,扩大监测面,以了解媒介分布变化的规律。本年度各哨点监测成蚊密度波动很大,成蚊密度与幼虫密度监测结果进行平行比较,不成正相关联系。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成蚊捕捉是由人工完成,捕捉成蚊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然因素,也有监测者的主观性、责任心、捕蚊技能等多因素的影响所致,提示今后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气温和责任心强,技能熟练的工作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证实,海南省为登革热流行的高危地区。海南省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曾发生过登革热大流行,当时疫情波及了全省,现已有16年无疫情报告。2005~2006年全省曾对人群登革热免疫水平进行了调查,人群免疫水平极低。监测结果提示,在如此高的媒介密度及易感人群大量存在的现状,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在全省范围引起暴发或大流行,海南省登革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海南省是个华侨大省,与登革热高发的东南亚国家人员和货物往来频繁,登革热病毒有随时传入的可能,而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是开展媒介控制工作[4]。海南省应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登革热的防治知识,开展消除媒介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降低媒介密度。

【参考文献】
    [1] 陆宝麟.登革热媒介及其防制[M].贵阳出版社,1990,1~257.

  [2] 王传滋,陈文洲.海南省登革热历年流行概况[J].海南医学,1992,(3):1~4.

  [3] 王炎业.海南岛1980年埃及伊蚊分布情况的调查[M].海南省首届医学病毒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269~275.

  [4] 徐保海,许龙善,黄耕诚,等.福州郊区登革热媒介防制措施与效果[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12:100~102.


作者单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吴维学,金玉明,孙莲英,曾祥洁,苏新元,贾鹏本,李臻,劳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