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7期

39例早期梅毒误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关键词】梅毒误诊早期梅毒由于其皮疹的多样、复杂、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我中心性病门诊于2000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了39例早期梅毒误诊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39例早期梅毒误诊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前在外院误诊的。39例中误诊为玫瑰糠疹15例(其中有1例先后被误诊为玫瑰糠疹、湿疹、药疹),服用抗组胺......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梅毒 误诊

早期梅毒由于其皮疹的多样、复杂、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我中心性病门诊于2000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了39例早期梅毒误诊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39例早期梅毒误诊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前在外院误诊的。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17~65岁;农民13例,驾驶12例,干部8人,工人4例,待业人员2例;已婚25例,未婚14例。39例中误诊为玫瑰糠疹15例(其中有1例先后被误诊为玫瑰糠疹、湿疹、药疹),服用抗组胺药、泼尼松等药物无效;湿疹13例,给予赛庚啶、氯雷他啶等口服,外用皮炎平、湿毒清等药物无效;银屑病2例,服用免疫抑制剂,外用恩肤霜未愈;扁平苔藓2例,外用维A酸、糖皮质激素制剂等无效;手足癣2例,外用克霉唑、派瑞松膏等无效;尖锐湿疣2例(1例曾对部分皮损做过1次激光术,另1例未治疗);生殖器疱疹1例,服用阿昔洛韦数日未愈;包皮龟头炎1例未治疗;药疹1例,服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未愈。

  1.2  排除误诊与确诊方法  患者来我中心后,经RPR初筛和TPPA确证,并作治疗观察诊断。对39例患者均做了青霉素皮肤试验,其中3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给予长效西林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周1次,连续2~3次。6例对青霉素过敏者有4例给予头孢曲松纳1.0g静脉滴注15d,另2例给予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15d。为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所有病例治疗前均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共3d,性伴同时接受预防性治疗或检查,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避免再感染及引起他人感染。治疗结束后,均进行了RPR及TPPA抗体滴度的定期检查,即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半年复查1次。

  2  结果
   
  经检查RPR阳性,滴度1:2~1:128,其中1例滴度为1:2,2例滴度为1:4,5例滴度为1:8,15例滴度为1:16、12例滴度为1:32,3例滴度为1:64,1例滴度为1:128。TPPA阳性,结合病史和体检确诊为早期梅毒,其中5例为一期梅毒,34例为二期梅毒。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皮疹全部消退,无复发。RPR 35例阴性,4例滴度1:2~1:4; TPPA抗体滴度全部阴性。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1)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早期梅毒尤其是二期梅毒的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1]。二期梅毒的玫瑰疹、丘疹、斑块、环状皮疹等临床上易误诊为玫瑰糠疹、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手足癣、环状肉芽肿、多形性红斑、药疹、丘疹性荨麻疹等。扁平湿疣则误诊为尖锐湿疣、外阴恶性皮肤肿瘤。一期梅毒的硬下疳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女阴溃病、软下疳、外阴念珠菌病、疥疮结节、固定型药疹、白塞病等。(2)由于梅毒病例较少见,因此,一些皮肤科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尤其对不典型的梅毒皮损认识不足,加上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仔细,仅满足于体表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不够,更未掌握临床诊断的要点,因此易造成误诊甚至多次误诊。本文39例患者中皮肤科误诊24例,占61.5%,外科误诊8例,占20.5%,妇科误诊7例,占17.9%。病程较长的患者,曾在多个医院、多个科室就诊,被误诊为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特别是一些基层临床皮肤科医生多年不接触该病,对该病印象不深,认识不足,更易出现误诊,本组39例患者中就有33例是在基层医院被误诊的。(3)基层医院的实验室检查条件有限,缺少梅毒血清学检测手段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4)由于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普及,大多数患者自行服用抗生素,使皮损多样化和不典型性;而且不正规的治疗,延误了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女性患者,大多数系配偶患病感染所致,加之皮疹不典型,主动就医者很少。

  3.2  防止误诊的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询问病史的过程应更详细,有无不洁性生活史,对于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上述的39例患者中有34例曾有不洁性接触史,另有4例患者为配偶传染,仅1例患者的传播途径不明。体检要全面、细致。硬下疳是一期梅毒的特征性皮疹,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的无痛性溃疡,触摸其基底部有软骨样硬度,掌握这一点即较易与生殖器疱疹及药疹区别开来。二期梅毒皮疹较复杂,疹形多种多样,主要有斑疹、丘疹、丘疱疹、脓疱疹等。临床上以斑疹和斑丘疹最为多见。一般无痛痒感。本组病例8例发现轻度瘙痒,造成了误诊。二期梅毒的玫瑰疹、丘疹常泛发、对称性分布,呈古铜色,无母斑、子斑,无蜡滴现象、蒲膜现象,Auspit Z 征(-),无Wickham纹,无同形反应,因此可以与玫瑰糠疹、银屑病、扁平苔藓区别开来。总之,经过对皮疹特征的分析,同时及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终能发现及解决疑点,鉴别也不会太难。提醒临床医生不能光凭个别或部分表现轻易下结论,否则会误诊。要根据疾病的全部临床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诊断。由于梅毒有其发病特点,危害性极大,如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会进入晚期,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畸残,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因此临床医生要加强对该病认识和重视。例如对生殖器溃疡者应及时想到一期梅毒的可能,应常规做梅毒血清学或梅毒螺旋体检查[1],但应注意不可仅凭一次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结果排除梅毒,应反复检查。对全身分布的皮疹而自觉症状轻微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遇到有不洁性生活史、皮损形态特殊,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时也一定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黄小雄.二期梅毒96例临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9,6(1):19.


作者单位:吉林市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作者: 魏雪松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