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和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和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 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PCV)、血小板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 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有所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红细胞参数 凝血功能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蛋白及清除循环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的重要部位。肝病患者由于合成与清除功能不足,可出现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肝病患者出现贫血、出血临床症状。因此对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旨在总结上述指标在肝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肝病患者组  200例肝病患者,均为2006~2007年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2岁。根据病症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每组50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1],并经肝活检、肝功能、肝动脉造影或CT证实。近期未使用止凝血药物。

  1.1.2  正常对照组  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60岁。

  1.2  试剂和仪器

  1.2.1  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1.2.2  PT、PT-INR、APTT、FIB、TT的测定采用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1.2.3  仪器按规定校正,每次测试前采用原装试剂和质控物做严格的质控测定,测定结果在2个SD范围内,再进行标本测定。

  1.3  方法

  1.3.1  五组被检者均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及PT、PT-INR、APTT、FIB、TT项目的检测。

  1.3.2  用含0.2ml~109mmol/L 枸橼酸钠及0.2ml 5%EDTA-2K的专用真空抗凝采血管,分别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各1.8ml。 5%EDTA-2K抗凝血用做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测定;109mmol/L 枸橼酸钠抗凝血于3000转/分钟离心10min,取血浆做PT,PT-INR、APTT、FIB和TT的测定。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上述项目均在采血后2h内完成。

  1.3.3  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除RBC、HGB、PCV、PLT、FIB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见表1和表2。

  表1  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结果比较(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肝脏为造血主要器官,且以生成RBC为主,因此当肝脏病变时,会造成红细胞系统的异常[2]。肝病患者食欲不佳,胃肠道吸收功能低下,造成造血物质(如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贫血;由于脾功能亢进,RBC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肝功能障碍时,RBC生成素前驱物质生成减少,也促进贫血发生。且随着病程迁延,贫血加重,二者呈正相关。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铁的缺乏,可导致红细胞体积异常改变。随着病情加重,造成RBC形态改变因素也愈复杂,因而MCV、RDW的改变也愈明显[3]。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RBC、HGB、PCV逐渐降低;MCV、MCH、MCHC、RDW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见表1)。说明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出现了规律性变化。

  3.2  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其体外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状况。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十分常见,在各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发生率约为37%~77%。肝病患者脾功能亢进使全身血小板的50%~90%被阻留在脾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4];肝炎病毒的长期刺激,使骨髓巨核细胞系统受到抑制;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免疫异常和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诱导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使血小板破坏增加;肝功能受损时,合成血小板生成素减少。同时对血液中内毒素清除能力减弱,内毒素可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并损伤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刺激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使生成的血小板体积增大且大小不均一,因而MPV、PDW、P-LCP逐渐升高,且随着肝脏受损程度加重,其异常率越来越高[5]。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PLT有逐渐下降趋势;而MPV、PDW、P-LCP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见表1)。

  3.3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重要调节作用[6]。当肝细胞受损时,蛋白质合成减低,致凝血因子(Ⅶ、Ⅱ、Ⅹ、Ⅴ)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容因子能力下降;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很低,肝素无活能力下降,血浆肝素含量上升高。上述原因共同表现为PT、 APTT、TT延长,FIB下降,说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密切相关,肝实质受损时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PT、PT-INR、APTT、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IB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综上所述,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避免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吴海燕,蔡滨雪,刘伟娜,等.红细胞参数变化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4):1529.

  [3] 吴诗品,黄自存.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13(1):36~37.

  [4] 马艳丽,伍万华.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机制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3):315.

  [5] 郄会卿,吴亚.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86.

  [6] 黄松音,段朝晖,李竞,等.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02,4(6):413.


作者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湛江 524037; 江门五邑中医院检验科,广东 江门 529000

作者: 洪流 王平 黄胜 张家明 韩日成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