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加贝那普利治疗,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贝那普利5~10mg/d,早晨7:00顿服。对照组为安慰剂与贝那普利治疗,贝那普利的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2组疗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加贝那普利治疗,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贝那普利5~10mg/d,早晨7:00顿服。对照组为安慰剂与贝那普利治疗,贝那普利的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清晨取静脉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水平,并测定患者血压的变化,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比较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均为P<0.05),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为P<0.05),HDL-C增高(P<0.05)。而治疗组血脂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2组不良反应少。 结论 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适用于临床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辛伐他汀 贝那普利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马丽娟等[1]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质指数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依然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脂质代谢异常并存不是偶然现象,在遗传发病和因果关系上相互有密切联系。为验证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干预的影响,我们在2004~2007年间观察了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在本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9±8)岁;病程(11±5)年;体重(69±11)kg;高血压1级8例、2级28例、3级4例;入组前的高血压治疗情况:口服β受体阻断药12例,钙拮抗药15例,ACEI 24例,利尿药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8±8)岁;病程(11±5)年;体重(70±10)kg;高血压1级8例、2级29例、3级3例;入组前高血压治疗情况:口服β受体阻断药11例,钙拮抗药16例,ACEI 25例,利尿药14例。所有病例在入院前2周内均停服降压药,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辛伐他汀(浙江产),睡前服1包,每包20mg (磨粉后加入淀粉混合);贝那普利5~10mg (视血压具体情况服5mg 22例,服10mg 18例)均在早晨7:00口服,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包(与辛伐他汀等量淀粉)睡前顿服,服贝那普利5mg 24例,10mg 16例,用法同治疗组,2组所用贝那普利(北京产)为同批号,2组疗程均为4周。

  1.2.2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后均取清晨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水平,并测量血压的变化,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  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血脂变化情况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头痛、1例干咳,治疗组有1例头痛、2例干咳、1例便秘,症状均较轻微。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血脂异常可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而动脉的收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功能内皮的调节。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对动脉血压也将产生影响 [2]。高血压患者由于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内皮素-1是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其增高势必加重内皮功能障碍,进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故只有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才能打断这种恶性循环,此为当前治疗高血压的新趋势。研究表明:甘油三酯、LDL-C水平降低可抑制内皮素-1的产生,直接减少内皮素-1的分泌,使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上调,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HDL-C的增加可刺激内皮细胞前列环素的生成,而前列环素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3,4]。一氧化氮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故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的血流量。研究表明[5]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性,包括促血管内皮生长、抗凝血、抗炎,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等。李东宝等[6]报道,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不仅有利于伴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而且对于胆固醇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也可明显降低脉压,有利于血压控制。他汀类药物还可通过降低血脂,体重指数,促使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下降,提高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抵抗改善,拮抗高血压,同时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和活性;调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可产生调节血压和改善心血管重塑作用,阻止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贝那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反馈性地使内皮素-1的合成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受抑制后,其诱导内皮素-1的产生亦减少,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的生成,可增加缓激肽的水平,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分解而改善内皮功能。近年研究表明ACEI类降压药可提高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性,使高血脂病人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7],本治疗组调脂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不良效应不明显。综上所述,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患者较单用贝那普利组血压、血脂下降明显,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丽娟,宋立娟,张治萍.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26~927.

  [2] 赵水平,刘颖望.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新进展[J].高血压杂志,2003,11(3):192~195.

  [3] 苏工,叶平,黄泽峰,等.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4,12(3):113~116.

  [4] 马焕运,魏芳. 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J].新医学,2005,36(6):362~364.

  [5] Bdnetfi P O,Lerman L O,Napou C,et al, Statin effect beyond lipid lowering: 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J]. Evr Hear J,2003,24:225~248.

  [6] 李东宝,华琦. 非常规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J].高血压杂志,2005,13 (10):603~604.

  [7] 李玉香,李继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研究[J].新医学,2007,38(3):197~198.


作者单位:东方市人民医院内一科,海南 东方 572600.

作者: 张创良 吉学玲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