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广东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顺德地区婚检人群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分布。结论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比广东其他地区稍高,在预防干预中应给予重视。【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调查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of&beta。...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顺德地区婚检人群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分布。 方法 血液学筛查β-地贫阳性指征者,应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 在1100例婚检对象中,初筛表型阳性样品43例,检出率3.91%。经基因分析,全部携带β-地贫基因,其中以CD41-42,IVS-Ⅱ-654、-28、CD17、βE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上述5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位点的95.3 %。结论 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比广东其他地区稍高,在预防干预中应给予重视。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流行病学调查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β-thalassemia in Shunde Area of Guangdong.

  XIE Jian-min, LIANG Yu-quan, WU Su-qin.

  Shunde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oshan 528300,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rying rate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β-thalassemia (β-thal) gene in health checkup of premarrital  population in Shunde area gene.  Methods  The β-thalassemia gene inβ-thalassemia positives were determined with PCR and reverse dot blot method (PCR-RDB).  Results  In 1 100 example 43 were positive for β-thalassemia in the first creening and they were confirmed to be β-thalassemia gene carriers by genetic analysis, the detection rate of β-thalassemia gene was 3.91%. and the common mutation sites were CD41-42, IVS-Ⅱ-654, -28, CD17,βE, accounting for 95.3% of the detected total in this area.  Conclusion  The β-thalassemia carrying rate in population of Shunde area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other areas in Guangdong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s indicated.

  Key words:β-thalassemia; Gene mutation; Epidemiology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分布最广和最严重的是α-地贫和β-地贫。其中β-地贫是指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溶血性贫血病,据报道,全世界至少有1.5亿人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希腊、马耳他以及东南亚等地区[1],我国南方亦属于地贫的高发地区。临床上将地中海贫血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重症β-地贫患者常常只能依靠大量输血维持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防止重症β-地贫患儿的出生,是应对β-地贫积极有效的方法[2]。顺德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属于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为此,我们针对顺德本地户口人群进行筛查,以了解β-地贫基因在顺德地区的携带情况,协助开展基因产前诊断,对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以及顺德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人群中连续抽样1 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为顺德户籍)。每例抽取外周静脉血2mlEDTA抗凝。

  1.2 方法

  1.2.1  血液学筛查 

  β-地贫表型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ebia HYDRASYS电泳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筛查MCV<80fl、红细胞脆性降低、血红蛋白电泳结果HbA2>4.0%作为β-地贫阳性标准[3]。

  1.2.2 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 

  血液学筛查阳性者进行基因分析。基因组提取操作程序按照按试剂盒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试剂由深圳益生堂公司提供),提取的基因组DNA-70℃保存。

  1.2.3 PCR扩增反应 

  循环条件按94℃ 5min→94℃ 60s、55℃ 30s、72℃ 1min,35个循环→72℃ 5min设置,其他操作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诊断试剂盒由深圳益生堂公司提供,扩增仪为美国ABI公司PE7700基因扩增仪。

  1.2.4  扩增产物检测 

  扩增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检测下同一样品可见到一条600bp左右以及一条200bp左右的条带。

  1.2.5 膜杂交与基因分析 

  膜条上结合有17种中国人常见ASO探针,分别为CD41-42、IVS-Ⅱ-654、-28、CD71-72、CD17、βE、CD31、CD27/28、IVS-1nt1、IVS-1nt5、Int、CAP、CD14-15、-30、-29、-32、-CD43。其余操作程序及结果分析按照试剂盒(深圳益生堂公司提供)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β-地贫的发生率 

  在1 100例婚检人群中,共检出β-地贫表型阳性病例43例,阳性检出率为3.91%。其中男性20例和女性23例。

  2.2 β-地贫基因的携带率 

  经血液学初筛阳性病例运用PCR-RDB法全部检出β-地贫基因,基因携带率为3.91%。突变类型均为杂合子,检出的基因类型及频率见表1。表1  43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分布(略)

  3 讨论

  我国广东属β-地贫高发地区,相关研究显示,广东省β-地贫携带率1.83%~3.36%[2]。本次1 100例婚前检查对象中,β-地贫表型阳性检出率为3.91%,阳性病例均检出β-地贫基因,其中以CD41-42,IVS-Ⅱ-654、-28、CD17、βE 为本地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与已报道的几种突变类型的频率比较接近。可见顺德地区的β-地贫基因携带率较广东其他地区的稍高,见表2。表2  广东几个地区β-地贫基因携带率对比(略) 

  3.2  我们采用血液学分析作为初筛方法,包括RBC指数测定和HbA2定量。以MCV<80f1及HbA2>4.0%,可诊断为β-地贫表型阳性。血液学筛查由于成本低、方便等可以作为一种普查方法。β-地贫的基因缺陷主要是点突变或移码突变,所以PCR及点突变检测技术是诊断β-地贫的主要手段[8]。本次实验中我们应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此法操作简便、高效、特异性强 ,并能准确区分β-地贫中不同突变类型的纯合子、杂合子、双重杂合子及正常等位基因,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9]。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β-地贫的认识日益加深,重型β-地贫预后不良, 出生后3~6个月就开始出现症状,并于青少年期死亡,对于重症β-地贫,虽已有很多治疗方法,如大量输血与铁鳌合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化学药物诱导和激活非α珠蛋白的基因功能,改善α链与非α链的合成速率。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血移植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费用昂贵,供体来源有限、移植易受感染等,难于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10],总的来说,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预防方面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β-地贫基因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且呈现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性[11],顺德处于珠三角腹地,经济相对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后代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调查本地区人群中β-地贫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及其频率是制订本地区人群预防计划和有效实施产前诊断的基础。国内外一些地区地贫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借鉴于此,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宣教、人群调查和重点筛查、遗传咨询、产前基因诊断手段控制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等干预措施,以实现降低β-地贫的发生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Cao A,GalanelloR,RosatelliCM.Prenatal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of the haemoglobinopathies[J].B ail2 lieres Clin Hem atol,1998,11:215~238.

  [2]杜传书.地中海贫血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6,13(5):257~258.

  [3]梁玉全,周远青,梁瑞莲.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710~1711.

  [4]陈亚军,贾世奇,陈培院,等.广东韶关市城镇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1):40~45.

  [5]杨玉坤,胡萍,冯素娥,等.广州市6 954名婚前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104~106.

  [6]谭金荣,李文军,马建英.四会市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7):716~719.

  [7]傅桂莲,樊绮诗. 分子生物检验技术[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150.

  [8]宋丽君,陈碧,李英勇. MCV、MCH筛查围产期地中海贫血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63~364.

  [9]李翠莲,杨跃煌,代宏剑.应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2地中海贫血[J].中国小儿与血液肿瘤杂志,2007,2:9~12.

  [10]Ko TM & Xu XM. Molecular study a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α-and β-thalassemia in China[J].J Formos Med Assoc,1998,97(1):5~15.

  [11]孙冰.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及治疗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1):55~56.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00.

作者: 谢健敏,梁玉全,吴素琴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