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1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经4周治疗后,参照疗效评定标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的临床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1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经4周治疗后,参照疗效评定标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的临床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症明显的临床康复效果。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脑卒中肩-手综合症

  肩—手综合症(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常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发生率12.5%~70%[1],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手段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症患者181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及肩—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3]。肩—手综合症于脑卒中发病后20~130d出现。其中男101例,女80例,年龄48~91岁,平均(62.8±6.08)岁;脑梗死109例,脑出血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何对照组8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卒中性质、肩—手综合症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两组均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及康复训练,禁用患手输液。①早期良肢位摆放[4]使腕部处于掌伸位,避免完全掌屈位或上肢悬于轮椅的一侧;平卧位合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度,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翻身时禁止牵拉患肢。②运动疗法[4]:Bobath握手上举训练;主动耸肩动作;帮助患者进行上肢抓握动作训练如拧毛巾,抓握木棍等;对患者的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等肩胛周围肌肉进行轻柔按摩和痛点的按压刺激。被动-主动活动肩胛骨。

  1.2.2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穴位处方:颈4~6夹脊  肩井  天宗  肩髃   肩髎  肩贞  臂臑 曲泽  尺泽  外关  后溪  合谷  极泉;操作:针刺得气后,用脉冲电针仪,将每组导线上下连接,正极连近端穴,负极连远端穴,选密波。瘫痪无力为主者用疏波。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休息1d。

  1.3  评定

  1.3.1  疗效评定标准[5] 

  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阻,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3.2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5]
 
  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评定(FMA)。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后4周观察组96例,显效6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85例,显效31例,有效33,无效21例,总有效率75.3%,治疗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1)。

  2.2 FMA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96例FMA评分:72例<50分,50分<20例<84分,85分<4例<95分;治疗后观察组96例评分:69例>96分,95分>19例>85分,50分<8例<84分。治疗前对照组85例FMA评分:59例<50分,50分<16例<84分,85分<10例<90分;治疗后对照组85例评分:49例>96分,95分>20例>85分,50分<16例<84分。 

  治疗后两组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两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flexsympsthetic dystrophy),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常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患肢不适当的过度牵拉,腕关节或手受到意外伤害等有关[6]。 

  近两年来,我们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疗法,取得明显效果。局部水肿是肩—手综合症的早期表现,如肿胀间过长,可使组织或肌肉僵化和挛缩,使臂丛神经受压,从而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故应尽快消除局部水肿。我们取用颈4~6夹脊穴能调节上肢的感觉和运动,肩井、天宗肩髃、肩髎、肩贞、臂臑等穴均为循经肩胛部的手三阳经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这些穴位均位于三角肌.肱二.三头肌等肩胛周围肌肉附近,能促进肩部和上肢运动功能,外关.后溪.合谷等穴为循经远端取穴[7]。同时在痉挛期采用密波电针,在软瘫期采用疏波,辨证采用,不仅刺激交感神经,臂丛神经,促进静脉回流,提高血管调节能力,肌张力,增强肌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本研究显示,针刺疗法的运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2]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0,296:379.

  [3]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4:150.

  [4]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

  [5]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6]王升强,赵建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8~19.

  [7]高维滨.针灸六绝[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58.


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传统医疗中心康复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陈鸣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