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1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美托洛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评价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将91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美托洛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血糖及对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无改变。 结论 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栓通粉针;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发展常难以预料,若不积极治疗,有进展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血栓通粉针和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已有多年,但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极少。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科在近几年联合应用血栓通粉针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科自2004年10月~2008年6月对入院的91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的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无出血倾向,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41~78)岁,平均(54.2±9.0)岁,其中伴脑动脉硬化28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4例,病程(1~16)年,平均(7.3±3.1)年;对照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41.6~79)岁,平均(54.1±9.2)岁,病程1~15.8年,平均(7.8±2.6)岁。其中伴脑动脉硬化症28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饮酒嗜好、生活习惯、心电图分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基本相似,经χ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qd,美托洛尔和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血栓通粉针(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5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 qd,连续用10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4 100 I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续用7d。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情况,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心电图等,同时记录硝酸甘油用量。

  1.4  疗效判断  心绞痛缓解情况:显效 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使用硝酸甘油;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减轻,硝酸甘油减量一半以上;无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改变: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ST段及T波无变化或变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及71.1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略)

  2.2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2%及37.7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 (略)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表3,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可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在降低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4  副作用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血脂、血糖变化均不明显,心律、心率、血压无异常改变,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头胀、胸闷,恶心等感觉,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面红,1例头胀痛,停药后症状消失,治疗组2例出现皮下瘀斑,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严重出血现象。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心机缺血症候群,其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引起胶原纤维和斑块的脂质核暴露,激发血小板及促凝血因子等的激活,产生一系列瀑布样反应,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脂质增多,红细胞、白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液黏度增高,最终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2],而促凝血因子与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PGI2)的平衡密切相关;同时,内皮源性收缩因子释放有可引起冠脉痉挛,从而加重心肌缺血。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剂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采用独特提取,纯化工艺,所得制剂纯度高、水溶性好,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强[3]。其药理作用:(1)抗血栓形成。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使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含量增加,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并促进PGI2生成,从而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拴形成,起到抗血栓的作用。(2)抗组织缺血性损伤。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清除氧自由基。阻止细胞Ca2+内流,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活性等起到抗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4]。理论上讲,血栓通能够溶解血栓,改善缺血心肌血供,帮助其建立侧支循环,减轻缺血损害;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力。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聚集后生成的肝素片段,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出血副作用少。该药为抗凝血酶,可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对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低血液粘滞度均有明显效果[5]。

  鉴于血栓通粉针和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上作用机制,故二者联合应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资料显示,二药合用对临床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65.22%,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综合上述,本组资料使用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滞度,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

  [2] 陈在嘉.临床冠心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板社,1994:168~176.

  [3] 颜正华.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 1995, 128~146.

  [4] 李天威,孔乐凯,熊文,等.人参皂苷对培养大鼠神经细胞O2和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2):130.

  [5] 张春芳,李静芝.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55.


作者单位:

作者: 谢屏东,颜小仙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