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海南某哨点医院2006~2007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06~2007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流感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送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实验室检验并对结果作出分析。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10份,流感病毒阳性61株,分离率为14。2006年流感病毒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2006~2007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流感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送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实验室检验并对结果作出分析。 结果 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10份,流感病毒阳性61株,分离率为14.88%,其中,A1型(H1N1)17例、A3型(H3N2)10例、B型34例,分别占总分离数的7.87%,16.40%,55.74%;2006年流感病毒优势株是A1(H1N1)型,2007年是B型;流行高峰期是3~9月。 结论 感染人群中流感病毒株A1型、A3型、B型活动交替应加强人群的流感监测。

【关键词】  流感;监测; 结果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years’ surveillance reports of influenza from a guarding hospital in Hainan Province.

  ZHU Chao-yong, WANG Li-ping LIN You-bin, et al.

  (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 Hainan P.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ign the controlling stratagem against influenza, we analyze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influenza from 2006 to 2007 in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the pharynx scribing samples from the out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7 were collected and sent to local disease controlling center (CDC) for further testing.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collected samples was up to 410, among which there were 61 influenza positive, with the separating ratio 14.88%. The positive samples included 17 A1 type (H1N1), 10 A3 type (H3N2) and 34 B type, the respective separating ratio was 7.87%, 16.4% and 55.74%. The main influenza type in 2006 was A1 (H1N1), but in 2007, B type was the most popular type.The spreading peak period was during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infection, the virus types A1, A3 and B appeared alternatively and the B type was relatively more active. The surveillance study on influenza should be augmented and extended to other people in order to find the influenza spreading condition in time.

  Key words:Influenza; Surveillance; Results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病毒抗原容易变异,不容易控制,流感已被列为21世纪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2004年我院被列入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之一,现对2006~2007年我院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监测点  2004年,海南省人民医院被列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根据海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要求,将儿科门诊作为流感监测点。

  1.1.2  监测对象  对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全身疼痛等症状,并发热仅有3d内未服用抗生素的疑似流感样病人。

  1.1.3  监测时间  2006~2007年全年监测

  1.2  方法 

  1.2.1  每周我院负责采集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5~10份,在4~8℃保存,24h内由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CDC)工作人员上门收集送省CDC流感实验室。

  1.2.2  儿科门诊当班的医生做好流感样病人就诊门诊登记,负责采样并做好采样登记工作,每周由保健科人员上门收集流感资料并统计儿科门诊就诊总人数、流感样病人及标本采集情况,上传省CDC流感监测中心。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2年病毒种型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年,儿科就诊总人数为41 345人次,其中流感样病例有1 711例,标本采集219份,阳性标本为29份,分离率为13.24%,H1N1型16例、H3N2型1例、B型12例,除10、11、12月份未分离到病毒外,其他月份均分离到病毒;2007年就诊总人数为41 277人次,其中流感样病例的1 345例,标本采集191份,阳性标本为32份,分离率为16.75%,H1N1型1例、H3N2型9例、B型22例,除1、12月份未分离到病毒外,其他月份均分离到病毒。

  2.2    不同年度流感病毒分布(表1)  61株流感病毒中,H1N1型17株,H3N2型10株,B型34株,2年流感病毒3种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P<0.01),2006年流感病毒优势株是H1N1型,2007年是B型,2年均分离到H1N1型、H3N2型、B型。

  表1  2006~2007两年3种流感病毒株分布(略)

  2.3  不同年龄3种亚型流感病毒分布(表2)  本院主要负责0年龄段和5年龄段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表2可见,0年龄段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占总的分离率的62.30%,以B型病毒株为主,在两年龄段统计中差异不大(χ2=0.39,P>0.05)

  表2  2006~2007年不同年龄3种流感病毒株分布(略)

  2.4  不同月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表3)  表3可见,我院流感样病例以3~9月较高,分离病毒阳性较高月份为1、3、4、6、8、9,说明我院流感的高峰期3~9月。除12月份外,其它月份均可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株,8、6、10月份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0.59%、14.70%、14.70%;H1N1型只有春夏季分离到,而且4月份分离率最高为52.90%;H3N2型6月份分离率最高为50.00%。

  表3  不同月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略)

  3  讨论

  3.1  流感监测结果显示,该监测点一年四季都接诊流感病例,季节高峰为3~9月,而分离病毒阳性较高月份为1、3、4、6、8、9,说明我院流感流行高峰期为3~9月份,与邓卓晖报告一致[1]。但与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资料报告的南方地区,流感流行出现冬、春、夏3个季节发病高峰有些不一致[2]。

  3.2  从海南省人民医院流感的流行时间跨度分析、流行优势株交替出现,2006年和2007年,3种毒株都能分离到,2006年流感病毒优势株是H1N1型,2007年是B型。分析这种病毒株交替出现原因,可能与人群免疫力有关,同时也间接说明毒株的抗原性未发生大的变异[3]。

  3.3  流感流行强度与病毒分离率应成正比关系,流行强度越高,分离病毒阳性越高,反之分离率则降低。从我院流感监测的5月和7月结果来看,流感样病例增加,反而病毒分离阳性降低,可能的原因一是儿科门诊登记的大部分流感样病人不是真正流感病人。二是采集标本指征把握不准。如病程超过3d,或已服用抗生素的流感样病人。另外标本采集部位不准确。

  海南岛位于祖国最南端,与东南亚各国相连,而越南、印尼等国家是禽流感高发区。另外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胜地,人员流动频繁,也容易造成流感传播或流行。因此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并扩大到其它人群流感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流感疫情,起到防患于未然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卓晖,鄢心革,倪汉忠,等 . 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 .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7:868~869.

  [2] 张静,杨维中,郭元吉,等 . 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3] 袁方玉,叶国军,潘南胜,等 . 2001~2003年湖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15(6):10~11.


作者单位:

作者: 祝朝勇,王丽萍,林尤斌,陈媛,余秀芳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