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1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20世界80年代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大大提高了AMI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因其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备受关注。1溶栓治疗与AMI患者的预后粥样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AMI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及时、恰当的溶栓治疗可溶解新鲜血栓,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

点击显示 收起

    20世界80年代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大大提高了AMI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因其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备受关注。

  1  溶栓治疗与AMI患者的预后

  粥样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AMI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及时、恰当的溶栓治疗可溶解新鲜血栓,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再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闭塞血管的早期、安全、持续开通是良好预后的前提。发病至溶栓药物应用的时间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有观察显示,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院前溶栓的近期疗效与直接血管成形术相似。

  2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2.1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

  2.2  ST段显著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2.3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

  3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3.1  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3.2  颅内肿瘤

  3.3  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

  3.4  可疑为主动脉夹层。

  3.5  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3.6  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

  3.7  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

  3.8  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3.9  近期(<2周)曾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4  常见药物及给药途径

  4.1  给药途径 

  尽管冠脉内溶栓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但不易普及,不易及时开展。所以,目前国内外仍主张静脉溶栓疗法,其优点为易普及、易及时开展。

  4.2  常用药物 

  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SK、UK、APSAC、r-SK、r-UK等。选择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r-PA、葡激酶等。

  5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

  5.1  尿激酶 

  目前建议剂量为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溶栓后6小时开始测定APTT或ACT,当APTT恢复到对照时间2倍以内(约70秒)时,再用肝素2500~10000单位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

  5.2  链激酶 

  建议用量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于1小时内静脉滴注,溶栓后6小时开始测定APTT或ACT。待APTT恢复到对照时间2倍以内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10000单位,每12小时1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

  5.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鉴于rt-PA为选择性溶栓剂,半衰期短,对全身纤维蛋白原影响较小,故先静脉注入15mg,继而39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钟内再滴注35mg。血栓溶解后仍有再次形成的可能,故需要与充分抗凝治疗相结合。溶栓前先静脉注射肝素5000单位冲击量,继之以1000单位维持静脉滴注48小时。根据APTT或ACT调整肝素用量。 48小时后改用皮下注射肝素7500单位,每日2次,治疗2~3天。

  6  判断血栓溶解指征

  6.1  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6.2  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6.3  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6.4  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

  7  预防再阻塞的治疗

  7.1  抗血小板治疗

  7.1.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凝血恶烷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7.1.2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 

  主要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口服24~48小时起作用,3~5天达高峰。开始服250mg,每日2次,1~2周后改用250mg,每日1次。该药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应注意检查血象。一旦出现副作用,立即停药。氯吡格雷是新型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噻氯匹定。初始剂量300mg,以后75mg/天维持。

  7.2  硝酸酯类药物 

  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山梨醇酯。综合临床试验资料显示,AMI使用硝酸酯可轻度降低病死率。静滴硝酸甘油从低剂量开始,即10μg/分,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每5~10分钟增加5~10μg,直至症状控制。血压正常者收缩压降低10mmHg或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30mmHg为有效剂量,单硝基异山梨酯开始剂量30μg/分,观察30分钟以上,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量。口服常用剂量:硝酸异山梨酯为10~20mg,每日3次或4次。5-单硝山梨醇酯为20~40mg,每日2次。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反射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及下壁伴右室梗死者慎用。

  8  溶栓治疗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8.1  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血管穿刺处的出血。此外,见于胃肠道、腹膜后、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合用肝素可能增加出血机会。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输血,另外,可静注6氨基已酸等抗纤溶药物,必要时可输注纤维蛋白原。

  8.2  再灌注心律失常 

  大多为良性,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需要转复治疗。

  8.3  低血压 

  应用SK的患者9%~17%可发生一过性低血压,通常见于输注过快时,暂停输注或用升压药可逆转。

  (河北省优抚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作者: 李武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