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2期

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Ferrens认为患者生活质量应包括机体健全的机能、社会经济实力、正常的心理状态及家庭和个人间亲密关系4个方面。按此标准,通过对8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护理3周后,进行相关题目的问卷调查,找出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1对象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0月住院的4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

点击显示 收起

  Ferrens认为患者生活质量应包括机体健全的机能、社会经济实力、正常的心理状态及家庭和个人间亲密关系4个方面。按此标准,通过对8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护理3周后,进行相关题目的问卷调查,找出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0月住院的4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1例,年龄40~60岁58例,61~79岁22例。
   
  1.2 方法 进行4个方面、10个小题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定量数据和研究内容,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
  
  2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包括:①担心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的76例(占95.0%);②担心体力下降,不能正常工作的50例(占62.5%);③担心影响家人感情的49例(占61.3%);④担心性格急躁,遇事情绪不稳定,影响病情的47例(占58.8%);⑤担心家庭收入下降,医疗费支出受限的29例(占36.3%);⑥担心工作半途而废的15例(占18.8%);⑦担心别人另眼看待的25例(占31.2%);⑧担心心脏功能不能恢复的21例(占26.3%);⑨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对身体产生其他影响的17例(占21.3%);⑩担心出院后业余活动受限制的11例(占13.8%)。   

  通过对80例患者的调查表明,存在心理、生理问题、社会问题、精神状态问题的多少,与病人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显著相关,60岁及60岁以下年龄组出现问题率较高(P<0.01),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构成一定影响。
     
  3 护理
    
  3.1 加强卫生宣教,控制高危因素 患心肌梗死后的病人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病愈之初,首先想到以后小心从事,唯恐复发。甚至有的病人拒绝出院,认为医院最为保险,担心出院后病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这些畏惧心理常给病人生活质量带来负面作用。为解除病人心理压力,应向病人宣传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科普知识及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禁烟酒。保证身心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遇事冷静,防止复发。患者应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内备硝酸甘油、救心丸等,并告之应用方法。每月复查一次心电图及相关化验,教会病人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如何进行紧急自救措施。
   
  3.2 社会、家庭生活中相互理解 由于心肌梗死后限制剧烈活动,从而影响了病人在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及业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医务人员在住院期间,应及时与病人单位和家属沟通,使病人在社会工作及家庭生活中得到同事、亲属的理解,使他们配合治疗。给病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或减少对工作的干扰,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患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工作责任感顾虑很多,处在心理压力与康复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病人的经济状况,尽量使用既不影响治疗效果,又使病人对经济支出满意的药物,避免重复检查,缩短住院日数。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又减少了病人的经济开支。做好出院指导,特别强调应合理活动和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及不良刺激。

  (吉林省图们市人民医院,吉林 图们 133100)

作者: 吕英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