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4期

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的价值及改进方法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的诊断价值,改进扫描方法,以提高腰骶椎定位准确率。方法:通过分析320例腰骶椎的CT表现,确定3个CT征象在腰骶椎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其中椎体变异者均经胸腰椎透视确诊。结果:第12肋在侧位定位片上的显示率为78。结论: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有一定的作用,改进CT扫描办法并适当结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的诊断价值,改进扫描方法,以提高腰骶椎定位准确率。方法: 通过分析320例腰骶椎的CT表现,确定3个CT征象在腰骶椎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其中椎体变异者均经胸腰椎透视确诊。结果:第12肋在侧位定位片上的显示率为78.1%,髂脊连线在腰5椎体水平以上者63.4%,腰5及骶1椎形态有规律性。结论:CT扫描对腰骶椎定位有一定的作用,改进CT扫描办法并适当结合胸腰椎透视可以提高腰骶椎定位的准确率。

  【关键词 】   椎体变异;侧位定位片;髂脊连线

  因为CT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CT已成为腰腿部疼痛的病人常规检查手段,但因为CT采用的是横轴位断层扫描,难以全面观察腰骶椎情况,加上这部分椎体变异较多,给准确定位带来困难,为日后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带来隐患。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3月-2004年10月间320例病人CT征象,明确了3个CT征象对腰骶椎定位的诊断价值,希望找到改进的扫描方法,提高腰骶椎定位的准确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共收集腰骶椎病例320人次,其中男168例,女15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4.6岁,临床症状为腰骶部疼痛,部分病例向下肢放射。

  1.2  检查方法  岛津4500 TE,采用侧位定位象,扫描条件为:120 KV,50 mA,7.0 sec,350 mAs;腰2至骶1椎间盘横轴位扫描,层厚5 mm。对侧位定位片上腰骶椎形态异常者,横轴位加扫最后一对肋骨附着椎体之下一椎体,椎体形态异常者,加扫异常椎体及相邻椎体。对仍不能准确定位者通过胸腰椎透视,观察椎体形态、相互之间连接及肋骨数目来准确定位。

  2  结果

  2.1  12肋在侧位定位片上显示率为78.1%,在不显示的38例中,肥胖病人11例,第12肋骨短小者27例。

  2.2  髂嵴连线在腰5椎体上缘水平以上者203例,占总数63.4%;腰5椎体上缘水平以下者117例,占总数36.6%。

  2.3  正常腰5椎表现  椎体自上而下各径线变化不大,后缘平直或略凸,横突短小向后下方延伸。正常骶1椎椎体自上而下体积变小,后缘明显向后凸起,椎管前后径较短,椎体旁可见宽大耳状面平行伸出与髂骨形成关节。腰椎骶化之腰5椎形态近似骶1椎,并与骶椎联合,成为4个腰椎6个骶椎;同时,一侧或两侧腰椎横突增大呈翼状,与骶骨共同形成假关节或融合成一块[1]。骶椎腰化之骶1椎与骶骨其它部分分开,可不与髂骨相连 。

  3  讨论

  发生在腰骶椎的脊柱畸形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赘生椎、脊椎缺如和移行椎,其中移行椎又分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胸椎腰化和腰椎胸化。赘生椎和脊椎缺如是指相邻节段椎体数目正常,本段脊柱分节过多或过少。移行椎是指本段脊柱分节数目异常被相邻节段分节数目改变所代偿,而椎体总数不变,日常工作中最常见者是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2]。腰骶椎CT定位通常采用方法是视侧位定位片上最后一个宽大的椎间盘为腰5骶1椎间盘,然后由下向上依次定位。对少数腰5骶1椎间盘形态不典型者,则视侧位定位片最后一对肋骨附着的椎体为第12胸椎,然后由上向下依次定位。也有人采用将髂嵴连线以下椎体视为腰5椎体的定位方法。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第12肋在侧位定位片上有相当一部分不显示,这与一部分患者第12肋不发育或形态短小[3]有关系,也与部分患者肥胖导致成像不清有关。②髂嵴连线在腰5椎体水平以下者更不在少数,这可能与CT检查采用卧位而X线检查多采用站位有关。③腰5及骶1椎体形态具有规律性,但少数椎体变异者不同程度有形态上的改变。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腰骶椎定位困难的病例,简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进行腰骶椎定位显得不太可靠。通过实践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改进CT扫描方法并适当采用胸腰椎透视,对腰骶椎准确定位很有帮助。具体方法如下:①对肥胖病人常规加大侧位定位片的扫描条件,一般采用提高管电流的方法,以期得到较为清晰的图象,排除因成像不清带来的定位诊断困难。②对侧位定位片上腰骶椎形态及数目异常的病例,常规横轴位加扫所显示最后一对肋骨附着椎体的相邻下一个椎体,以排除因少数第12肋不显示的病例给我们定位带来的困难。③如12 肋短小畸形,或腰5、骶1椎体形态畸形,或髂嵴连线明显偏离腰4、5椎间盘附近,则需要在透视下点明胸腰椎椎体及肋骨数目,准确判定腰骶椎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透视过程中要改变条件仔细观察最后一对肋骨,防止某些短小的肋骨的遗漏。CT报告结果中对椎体变异者要注明,这样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乙凯,陈建庭.脊柱和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

  [2]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

  [3]  吴振华,徐德永.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图谱[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  巩义  451250)

作者: 邵振国,王妙锦,张永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