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期

小儿惊厥30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小儿惊厥我科于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小儿惊厥30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热惊厥279例(占90。5治疗与转归小儿惊厥治疗原则:①及时控制发作,防止脑损伤,减少后遗证。2讨论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临床表现为肌肉抽动及意识障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惊厥

  我科于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小儿惊厥309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9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83例,女126例。年龄45天~12岁,<5岁282例,其中<3岁255例,5岁以上27例。

    1.2  原发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255例,支气管炎22例,肺炎25例,佝偻病3例,病毒性脑炎1例,水痘并肺炎2例,癫痫1例。

    1.3  症状与体征  本组均有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眼球固定、面色青紫、牙关紧闭;有的口吐白沫、口角及四肢不自主抽动、大小便失禁。热惊厥279例(占90.29%),抽搐时间短(<10min),神志恢复快;无热惊厥30例(占9.71%),抽搐时间稍长(>10min,其中l例长达1.5小时)。

    1.4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中度升高272例;尿红细胞及蛋白±~+6例、红细胞阴性至1~3个302例;部分作心电图提示心律不齐或窦性心动过速,1例脑电图提示轻~中度异常,11例做头颅CT和1例磁共振均正常。

    1.5  治疗与转归  小儿惊厥治疗原则:①及时控制发作,防止脑损伤,减少后遗证;②维持生命功能;③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④防止复发。止惊首选地西泮,剂量每次0.25~0.4mg/kg肌注或静脉缓慢注射,静注时速度为1mg/min,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神志等改变,如有异常改变,立即停止静注,或给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注,体温高者给退热药或物理降温。颅压高者给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呋塞米静脉缓慢注射,考虑低钙者静脉补给10%葡萄糖酸钙,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等处理。30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6小时~20天,平均4.5天。随访5~10年,123例有复发,占39.81%,多为6个月~5岁。

    2  讨论

    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临床表现为肌肉抽动及意识障碍。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多于6个月~5岁发病。患儿一般体质较好,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1~2次),预后良好,但约1/3(本组123/309,占39.81%)患儿发热时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方不再发生,热退1周后做脑电图正常。小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体温的调节不够健全稳定。因此,遇到各种异常的外来或内在刺激(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分解产物;注射疫苗;体内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等)就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时不仅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机能发生改变,而整个神经系统也发生变化。在高热或过高热时(39~40℃以上),常引起抽搐。缺钙小儿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更易惊厥。

    地西泮为高脂溶性药物,静脉注射后可很快通过血脑屏障即达脑组织[1],每次注射后1~3分钟生效,部分患儿即刻生效。地西泮毒性低,安全范围大,是治疗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偶有运动失调、皮疹、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但做静脉注射时,速度过快不仅抑制呼吸,甚至可引起呼吸停止,并且静脉注射后20min其血浓度下降34%~50%,因此注射速度应缓慢,以每分钟不超过1mg为宜,必要时可20min后重复使用,24小时内可重复2~4次。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6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有发热或考虑缺钙的患儿,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惊厥,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有力抢救措施。我们在使用安定、苯巴比妥钠等抢救小儿惊厥的病例中,按剂量和要求,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因此,高热惊厥发病年龄越小,复发次数越多,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佝偻病等;有发热惊厥病史者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迅速镇静退热,对复发2次以上者宜间歇短程服用抗惊厥药物。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一般病例不需长期用药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瑞林,郭亚乐,周戬平.热性惊厥的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4):246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儿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作者: 杨晓春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