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期

白塞氏病致口腔及外阴溃疡1例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临床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1病史及检查患者×。主诉:发热5天,口腔及外阴溃疡3天。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无规律发热,T37。...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是根据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于1973年的病例报告而命名的。它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症[1]。并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肾、附睾等器官。由于本病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和血清学改变,且临床表现并不同步出现,故此病经常延误诊断[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白塞氏病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及检查  患者××,女性,41岁,入院日期2006年1月14日。主诉:发热5天,口腔及外阴溃疡3天。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无规律发热,T 37.7 ℃~39.5 ℃,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呕吐及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3天来出现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伴局部明显疼痛,进食困难,小便时外阴灼痛加重,经门诊给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2天无好转,以“发热待查:1结缔组织病?2上呼吸道感染?3泌感?”收住内科。既往史:近5年有周期性口腔溃疡伴外阴肿痛发作病史,诊断不明,用药不详。体格检查:T 38.50 ℃,P 90次/分,R 22次/分,BP 130/90 mm Hg。患者呈痛苦病容,眼结膜轻度充血,唇红,口腔颊黏膜处见多个溃疡,舌红,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心脏(-)、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肝脾(-),骨关节四肢(-)。妇科会诊检查:外阴大小阴唇明显肿胀呈暗红色,大小阴唇内侧黏膜溃疡,表面附脓苔,触痛明显,白带呈脓性。因患者外阴剧痛,拒作阴道内诊。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胸片提示“支气管炎”,EKG有“T波改变”,血WBC 9.7×109/L,N 75%,尿WBC+2,潜血±,抗O<500 u,血沉33 mm/h,类风湿因子、血疟原虫、肥达反应、TB、AB、HIV、IP检查及血培养、中段尿培养、溃疡分泌物培养均阴性,白带检查脓细胞+2。滴虫及霉菌(-),衣原体支原体(-),淋菌(-),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经过  (1)抗菌及抗病毒治疗控制感染:头孢他定2.0 Bid,鱼腥草12 mg Qd,第孚100 ml Bid,阿昔洛韦0.5 Qd,静滴共1周。(2)支持治疗:10%葡萄糖液+肌酐+辅酶A+维生素C等,Qd,静滴共1周。(3)局部治疗,每日数次用呋喃西林漱口液清洗口腔,尤其进餐后必漱口一次,用1/5000浓度高锰酸钾液冲洗外阴或坐浴两次,外阴溃疡处涂以复方新霉素软膏,保持局部通风卫生。必要时用利多卡因稀释液局部喷洒止痛。(4)饮食及护理: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饮食和充足的维生素,高热时补充足量液体,避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患者疼痛严重时,适当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如舒乐安定口服,双氯酚酸钠栓塞肛等。此外,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体贴患者的疾苦,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治疗结果  患者于住院第5天体温降至正常,住院1周后口腔及外阴溃疡减轻,局部疼痛缓解,分泌物减少,住院11天好转出院,1月后门诊复查,患者已临床治愈。

    2  讨论

    2.1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本病的病因不明,已提出有感染、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因素,但尚无定论[1]。(1)感染因素:可能与慢性病毒、TB杆菌感染有关。(2)流行病学调查:本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显著的地区分布性,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发病率较高。(3)环境因素:可能与使用农药和含铜的杀虫剂有关。(4)免疫异常因素:检查患者血清中可见某些特异性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增高。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细小静脉、少数细动脉受累的血管炎。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年龄多为16~40岁的青壮年,男女之比为3:4。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者少见,其症状较显著。大多数发病缓慢,在半年以上甚至21年内,先于一个部位发病,经反复发作与缓解后,再分别于其他部位发病。一般顺序是:口腔-皮肤-眼。其一般症状为乏力、头晕头痛、关节疼痛,纳差、体重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表现。口腔溃疡表现为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为单发或多发。生殖器溃疡一般发生于口腔溃疡或皮肤病变以后,少数可为初发症状,女性主要见于大小阴唇,疼痛症状明显,损害程度较重,愈后常留疤痕。溃疡可反复发作。眼部损害一般发生较晚,大多于起病1~5年内发生。初发为结膜炎,继之眼炎加重,约44%患者可致失明。皮肤损害为本病的常见症之一,发作仅次于口腔溃疡。皮损为丘疹、水泡、毛囊炎、痤疮、疖、脓肿、结节红斑等。皮肤针刺反应:患者的皮肤对轻微外伤的反应性增加,因而皮肤损伤部位可引起炎症反应。即于肌肉、皮下和静脉注射或针炙等刺伤皮肤真皮层后,于次日在该处发生粟粒大小红丘疹或脓疱,反应重时其周围尚可见红晕及底部小结节。病情活动时阳性率高,病情稳定可转阴。据此将针刺反应阳性作为诊断白塞氏病的指标之一。其他有关节损害、心和大血管损害、消化道、神经系统损害、肺肾损害等。

    2.2  白塞氏病的诊断及鉴别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详尽的病史采集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发病部位及其损害特点和经过等[1]:(1)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部呈急性或慢性型发病,(2)这些部位损害的某些特点,(3)损害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慢性病理过程,(4)急性期皮肤针刺反应阳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本病的鉴别:出现口、眼、生殖器及皮肤症状者,需与药疹、多形红斑、单纯疱疹、天疱疮、疤痕性类天疱疮等鉴别[1]。除此之外,还要与单纯性外阴炎、外阴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相鉴别[2]。以上疾病均有相应皮肤病变的特征或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

    2.3  本例白塞氏病诊治的体会  本例患者近5年有周期性口腔溃疡伴外阴肿痛发作病史,此前均未明确诊断。此次发病急、症状重、门诊治疗无效,以发热待查:“①结缔组织病?②上呼吸道感染?③泌感?”收住内科,住院初期经多项实验室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阳性结果,后因患者外阴溃疡剧痛,经妇科会诊始诊断“白塞氏病”,在相应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通过本例由初起发病到本次入院误诊达5年的诊治过程,提醒我们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凡不明原因的口腔、皮肤、眼及生殖器炎症,尤其具有周期性发作特征的均应考虑本病,以免延误诊治。

    本例患病主要病变在口腔及外阴,表现为局部溃疡剧痛,治疗上除全身用药,如抗炎、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外,主要加强了局部用药及护理,对缓解疼痛,加快溃疡愈合,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为今后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下册)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78-2582.

[2] 张惜阴.实用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2-523.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5

作者: 吴江梅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