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4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在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当尿中白蛋白排泄量(AER)为30~300 mg/24h时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1],此时如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病情进展。2002年9月-2006年2月,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合并西药治疗早期DN患者7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DN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病人。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69岁,平均57.8岁;发现糖尿病病程5.5~16.5年,平均9.6年。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4~70岁,平均56.6岁;发现糖尿病病程6.5~17年,平均9.4年。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DN的诊断分期采用丹麦Mogensen的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方法。

    1.3  病例入选标准  选取明确诊断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当于Mogensen分期的Ⅲ期)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要求患者无临床DN表现,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肾功能正常,24 h尿AER 30~300 mg,同时经检查无明显心、脑、肺、肝等疾病,无高血压及急、慢性肾脏疾病,近期未应用肾毒性药物史。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限制蛋白用量为0.8 g/(kg·d),21例应用胰岛素,57例应用糖适平或(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均未服用其他特殊药物。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服用8周,8周结束后观察。

    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技术资料相关分析的x2检验,自身和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 11.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AER<30 mg/24 h;有效:症状、体征减轻,24 h尿AER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2]。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9例,显效11例(28.20%),有效24例(61.54%),无效4例(10.26%),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39例,显效5例(12.82%),有效19例(48.72%),无效15例(38.46%),总有效率61.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3  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测定结果见表1。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3项指标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测定结果比本组间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Δ:P<0.01。

    3.4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测定结果见表2。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血脂均无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TC、TG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HDL-C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脂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改变,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测定结果比较

    本组间与治疗前相比,*: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Δ:P<0.05  ΔΔ:P<0.01。

    3.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比较见表3。治疗组全血低、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高切粘度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4项血液粘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比较本组间与治疗前相比,*: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Δ:P<0.01。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DN之本多为肾虚,早期DN多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虚无力运血,阴虚血行滞涩,血液运行不畅而瘀阻经脉,在强调气阴虚损的同时,更重视瘀结[3]。而现代医学认为,DN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小管的硬化,肾小球明显萎缩,间质纤维化,虽然早期仅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及系膜区扩张,但亦属中医“瘀血”范畴。瘀血既是DN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导致疾病加重的致病因素。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糖、高渗利尿状态,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呈浓、凝、粘聚状态,符合中医“血瘀”的特征。还有,糖尿病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的高脂蛋白血症不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而经研究发现,DN组TC、TG值高于非DN组,而HDL则显著低于非DN组。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使TC、TG降低,HDL-C增高,并有抗氧化作用,能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组织蛋白质糖基化反应,减少尿蛋白,减缓肾衰的进程[4]。且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服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易于监测等优点,笔者认为对早期DN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Mogensen CE. Early diabetic renal involvement and nephropathy. In: Alberti KGMM. Krall Lp(eds). The Diabetes Annua 1/3 Amsterdan. Elsevier, 1987:306-311.

[2] 王宪波,桑 雁,孔详梅,等.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0):622-623.

[3] 吕仁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7-531.

[4] 王拥军.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药结合杂志,1996,16(5):312.


作者单位:河北省优抚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作者: 郭玉洁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