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5期

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阿米替林组(对照组)及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组(治疗组)各40例。采用汉密乐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痊愈率为4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阿米替林组(对照组)及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组(治疗组)各40例。采用汉密乐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27.5%,显效率为52.5%。治疗组痊愈率为40.0%,显效率为5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8.9006,P﹤0.005)。结论: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于阿米替林。提示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解郁汤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0%左右,自2005年元月来我院应用解郁汤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入组标准 

  年龄16~60岁,男女不限,种族不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总分≥18分;西医抑郁症诊断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为依据,范围包括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F30~39)]中单、双相抑郁共7种类型,即31.4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31.5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31.6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性症状的抑郁;32.1轻抑郁;32.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32.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32.4复发性抑郁。抑郁症诊断的症状标准、程度标准、排除标准均按CCMD-3的标准;中医证候认断及辨证标准采取抑郁症与类症候主证辩证法[2],即(1)肝郁气滞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烦燥,善叹息,脉弦。6项中情绪抑郁必备,其它5项中具有3项者;(2)肝郁脾虚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纳差,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脉弦细。7项中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6项中具有4项者;(3)肝郁痰阻症: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泛吐痰涎,咽有梗阻感,舌苔腻,脉弦滑。7项中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6项中具有4项者;(4)心脾两虚证:情绪抑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纳差,面色萎黄,脉沉细。7项中情绪抑郁必备,其它6项中具有4项者;(5)肝肾阴虚证:情绪抑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脉细数。6项中情绪抑郁必备,其它5项中具有3项者。

  1.2  排除标准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躯体疾病者、严重语言或听力障碍者、酒精及药物依赖者、对阿米替林过敏者、长期使用锂盐、2周内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4周内使用其他研究药物者。

  1.3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均来自乳山市康宁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脱落5例(阿米替林组4例,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组1例提前停止治疗)。阿米替林组(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15)岁,平均病程65个月,HAMD为(23±4.76)分,BPRS(38.78±4.12)分;解郁汤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14)岁,平均病程68个月,HAMD为(24±5.2)分,BPRS(39.86±4.40)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HAMD总分、BPRS总分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试验设计 

  入选患者按序号随机进入研究,对照组与治疗组按区组随机表1:1分配。参加研究者HAMD评分一致率为86%~100%,平均为96%。

  2.2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观察2个月并随访。对照组首周日服阿米替林50 mg,第2周每日100 mg,第3~8周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可增至125~250 mg,分午晚两次口服,治疗组首周服阿米替林每日50 mg,第2~8周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可增至每日75~125 mg,分午晚两次口服,同时服自拟解郁汤:柴胡10克、半夏12克、瓜蒌20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白芍10克、南星8克、巴戟天10克、佛手10克、甘草10克、青皮10克、甘松15克、大枣10枚。肝郁气滞加陈皮、枳壳,肝郁脾虚加入参、党参,肝郁痰阻加桔梗、厚朴、生姜,心脾两虚加枣仁、夜交滕、三仙,肝肾阴虚加浮小麦、麦冬、枸杞子,等辨证施治。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2次温服。

  2.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采用HAMD评定疗效,减分率≥75%计为痊愈,50%~74%计为显效,35%~49%计为有效,<34%计为无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不良反应,安全性评定包括常规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两方内容。疗效和安全性评定在治疗第1、2、4、6、8周末进行。比较两组HAMD减分平均值、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BPRS减分平均值。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意向性分析方法(ITT)分析疗效。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样本t检验、x2检验等方法。脱落病例不计疗效分析,但计入安全性评定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率为27.5%,显效率为55.0%,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痊愈率为40%,显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2  治疗前后两组HAMD平均分比较 

  两组患者从治疗后第2周起HAMD平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治疗后的第2周末两组已有疗效。两组患者HAMD平分从治疗第4周末起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6周末起HAMD平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点HAMD平均分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P<0.05,△△:P<0.01。

  3.3  治疗后两组各量表减分值比较 

  治疗后HAMD、BPRS量表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解郁汤加小剂量阿米替林有良好的效果,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减分值的比较(略)

  3.4  两组阿米替林用量比较 

  在整个疗程中,对照组平均应用阿米替林的总量为(8976.86±1468.21)mg,治疗组平均应用阿米替林的总量为(4976.41±1461.36)mg,对照组平均每日阿米替林用量为(38.42±26.61)mg,治疗组平均每日阿米替林用量为(70.82±28.64)m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3.5  安全性分析 

  对照组40例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5%。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便秘(50.0%)、视物模糊(12.5%)、口干(25.0%)、头晕(10.0%)等,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的可能性≥50%(TESS-Ⅱ≥3)。治疗组40例中18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便秘(20.0%)、口干(5.0%)、视物模糊(2.5%)、经辨证施治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小,安全性更好。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4例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其中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80 u),心电图显示2例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药物作用有关。

  4  讨论

    中医学虽没有抑郁症的病名,但对抑郁症早有论述。中医认为,情志内份是郁病的致病原因,郁病的病抗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本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可兼有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体现出“久病心虚,久病必痰”的病理特点,而形成肝、脾、心肾亏虚之不同病变。肝郁气滞是抑郁症最基础的证候[2],治则:应疏肝解郁,调气化痰,活血化瘀,补益心肝脾肾为法。方中柴胡、青皮、甘松、郁金、香附、疏肝行气解郁,南星、瓜蒌、半夏、清热涤痰,小麦、甘草、大枣、治燥养心安神,巴戟天、大枣、补益心脾肝肾诸虚,佛手、香附、增强理气开郁,化痰降逆之效,诸药相合,共奏舒肝解郁,调气化痰,宁神之功,使气顺神自安,痰除郁自开。现代研究发现:柴胡、巴戟天、佛手、人参、银杏等具有抗抑郁作用[3]。

     通过8周前瞻性对照观察显示,无论临床疗效还是HAMD量表分的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是肯定的,多数文献报道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2~4周见效,本观察按HAMD减分率评定的显效时间为2周(减分率50.2%),而治疗组仅1周即显效(减分率为50.4%),提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见效快,不良反应少,这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对照组虽具有肯定的疗效,但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证这一疗法,应予重视与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推广,以发挥祖国医学对此症治疗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M].济南:山东科技术出版社,2001:35-48.

  [2]陈泽奇,胡随瑜,张海男,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1):47-49.
 
  [3]瞿发林,丁青龙.我院1998~2001年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2,13(4):220-221.


作者单位:1.山东省乳山市康宁医院,山东 乳山 264500;2.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乳山寨分院;3.青岛市医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 仇祝江,张涛,仇鞠娜,仇鞠辉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