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5期

学校群体性癔病防制对策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三起学校群体性癔病的分析,探讨防制措施。结果: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欠缺、学校处理不当、反应过度、调查方法简单是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学校防病组织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技巧、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控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重点。【关键词】学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三起学校群体性癔病的分析,探讨防制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欠缺、学校处理不当、反应过度、调查方法简单是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学校防病组织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技巧、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控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重点。

【关键词】  学校;群体性癔病;防制对策

    近年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对学校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处理方法简单而导致群体性癔病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就近年来昭阳区几起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近年来我区发生的三起典型群体性癔病为研究的基本资料。

  1.2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原理对导致群发性癔病病因(暗示因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学校突发事件处置技巧。

    案例1:2004年9月30日晚,某乡镇中学学生发生疑似“红眼病”事件。首发病例为该校初中部一学生,于当日下午14时出现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之后,所在班级部分同学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学校高度重视此事,由老师采取提问、学生举手的方式统计各班发病人数。到晚上8时许,已有841名学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病例进行调查和体检,未发现结膜出血及其它有意义体征,排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能。经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后,病例恢复健康。鉴于发病人数较多,在进行心理疏导后,宣布停课。复课后,发病停止。

    案例2:2004年9月23日下午14时,某小学五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实验室上理论课,有个别同学忽然感到头痛、腹痛、恶心,事隔15分钟左右,该班又有3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并说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还感到教室里宣传画上的人眼在动,下课后同学们感到惊慌失措。至下午15时许,有6个班、23人相继出现头痛、腹痛、恶心等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教室内部设施、周围环境及水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未发现可疑物质;同时又对学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学校无食堂,学生无共同就餐史,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经对病例采用精神疗法(如注射灭菌用水)后,症状消失。同时,疏散学生。经上述处理后,发病停止,流行控制。

    案例3:2005年4月14日,某中学学生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首发病例于12日在学校食堂就餐后,自觉身体不适,到22:00左右,同宿舍有3名学生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头痛。次日下午上体育课时,上述学生请假。体育老师向学校领导报告后,学校怀疑是食物中毒,遂对全校各班级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有54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头痛症状(其中部分学生未在食堂进餐),由老师带到卫生院就诊。经对可疑食物和水源进行检验,无异常发现。病例经对症处理和心理疏导后,除2名学生病情较重,需继续诊治外,其余学生当日已全部恢复,无新发病例。

  2  结果

  2.1  发病人群  以中、小学生为主。

  2.2  发病特点

  2.2.1  有明显诱因 

  为某些能引起学生精神紧张的事件所引起。

  2.2.2  有类似临床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2.2.3  发病消长情况受暗示影响而改变。采取正确处理后,流行控制;过分渲染后,流行期延长。

  3  讨论

    群体性癔病是一种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躯体形式障碍为主,但无器质性损害[1]。多见于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普遍存在敏感、偏激、从众的心理特点,易接受自我暗示的影响,极易导致群体性癔病发生。

    以上事件发生后,学校均未对首发病例进行隔离,并过分渲染,采取提问、举手等方式进行调查统计,使学生产生自我暗示和相互暗示,导致群体性癔病的发生。为此,笔者建议:

    ①  学校应建立健全防病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掌握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研究处理技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影响最小。

    ②  加强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③  一旦出现首发病例时,学校要沉着对待。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将病例迅速撤离现场,以减少相互暗示。

    ④  发生群体性癔病时,不要扩大声势,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情绪,进行正确的宣传解释,消除顾虑。

    ⑤  治疗偶发疾病及不适,必要时可适当给予安慰剂治疗。

【参考文献】
    [1]马西平,李 峰.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引起小学生群体性癔病样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16(7):433.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昭阳 657000

作者: 童世荣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