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6期

输液泵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时,各种抗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要求在单位时间内静脉滴量作出正确计算。方法: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危重患者中,使用输液泵输液52例与使用普通法输液50例作比较。结果:输液泵输液静脉畅通使用成功率为94%,普通输液法使用成功率为40%,说明使用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时,各种抗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要求在单位时间内静脉滴量作出正确计算。方法: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危重患者中,使用输液泵输液52例与使用普通法输液50例作比较。结果:输液泵输液静脉畅通使用成功率为94%,普通输液法使用成功率为40%,说明使用输液泵输液优于普通输液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输液泵 普通输液法

    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时,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近年来,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时,各种抗菌、抗心律失常及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要求在单位时间内静脉滴量作出正确计算,为解决此问题,我院2005年引进了一台日本JMS公司生产的输液泵,对危重患者采用输液泵输液,有效地进行定量输液和24小时少量液体维持并保持静脉畅通[1]。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效果,避免了普通输液法输液难以控制且滴入多种药物无法定量的不足,为护士的准确性用药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危重患者50例使用输液泵(输液泵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风心病心衰4例、急进型高血压2例。对照组50例,均使用普通输液法,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4例、风心病心衰4例、急进型高血压6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用药及药物剂量等大体相似。

    1.2  方法  输液泵组:根据医嘱将药液配制好备用,将输液泵牢牢地紧固在输液架上,按上交流电源线,使用专用输液器,按照密闭式输液法将输液器与液体瓶连接好并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出,将输液器管装到输液泵上,安装滴数传感器,根据医嘱设定流量和预置输液流量,按START键,可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泵入的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肝素、尿激酶,可视病情选用。可连续使用,每日须更换输液器,静脉穿刺点常规消毒1次。

    2  结果

    输液泵组液体滴入顺利49例,血液回流/反流造成针头阻塞3例,使用成功率94%。对照组液体输入顺利者20例,血液回流/反流造成针头阻塞者30例,使用成功率40%,两组液体输入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1)。

    3  讨论

    我院在未进输液泵之前对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肝素、尿激酶均使用普通输液法给予持续静点,使治疗期间滴注速度不能很好控制,进液时快时慢。由于速度过慢致使血液回流/反流,造成针头阻塞,影响抢救效果,经常导致患者血压不稳定、心率增快、呼吸不规则,故需要医生和护士守侯在床旁进行滴速的调整,并需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对顽固性心衰、休克患者及异常血压增高的患者,需同时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凝药物时,由于液量的增多加重了心衰,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自2005年我院引进了输液泵,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受益非浅,此泵可以根据医生的要求如每分钟所需要的浓度,精确地输入药物,并可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泵入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另外,对危重患者可经一个静脉通道同时泵入多种药物时,输液量可明显减少,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组资料证实,输液泵有以下优点:①可以恒定输入精确的药物浓度。②可以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及输入速度。③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④提高了抢救成功率。⑤投资小,效益大。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 急重症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1994,14(7):14.

[2] 丁玉兰. 微量泵输入多巴胺的应用与护理 [J].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21:1.


作者单位: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作者: 张晓慧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