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6期

社会因素剖宫产53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剖宫产孕妇及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19例剖宫产中社会因素剖宫产53例,占16。结论: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努力控制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剖宫产孕妇及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19例剖宫产中社会因素剖宫产53例,占16.62%。结论: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努力控制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 社会因素 剖宫产儿

    Clinic analysis of caesarean delivery caused

    by  social factors in 53 casesJIA Jun-fang,ZHANG-li,CUI Hai-ping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increase about the rate of caesarean delivery due to social factors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clinic datum of caesarean delivery pregnant women and babies in our hosptial from March 2004 to September 2006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ed. Results: There were 53 cases caesarean deliveries due to social factors in 319 cases caesarean deliveries, accounted for 16.62%. Conclusion: WE should hold applicability of caesarean delivery in reason,and try hard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aesarean delivery due to social factors.

    【Key words】  Caesarean delivery;   Social factors;   Caesarean delivery babies

    随着手术、麻醉、输血、抗感染技术的日益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常用的有效手段,对降低母儿死亡率有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社会性因素占有一定的比率[1,2]。现将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住院剖宫产情况报道如下,以期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及对策,努力控制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住院行剖宫产319例,均为足月妊娠。其指征为难产104例,胎儿宫内窘迫72例,社会因素53例,臀位34例,瘢痕子宫31例,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25例,分别占剖宫产中的32.69%、22.57%、16.62%、10.66%、9.72%、7.74%。其中以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者居第3位。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依据剖宫产指征标准[3],对无明确剖宫产指征,仅因社会因素如孕妇及家属要求、医患关系因素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53例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的16.62%。其中知识分子、干部34例(64.15%),工人、农民13例(24.53%),其他6例( 11.32% );城市户口45例(84.91%),农村户口8例(15.09%);孕产妇为医务人员及其亲戚、朋友19例(35.85%),其他34例(64.15%),不能忍受子宫收缩痛,认为剖宫产痛苦小或担心难产者36例(67.93%),过分担心胎儿安危或年龄大者10例(18.87%),其他为保持体型等原因7例(13.20%);于未临产或潜伏期实施剖宫产占80.34%。

    53例社会因素剖宫产术中,3日内产妇乳汁分泌量不足41例(86.79%),产后大出血7例(13.21%),术中出现呼吸暂停1例(1.89%),麻醉后锥体外系反应2例(3.77%),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7.54%),新生儿肺炎4例(7.54%),切口感染1例(1.89%)。未出现盆腔炎症、子宫复旧不良等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术已成为所有手术率中升高最快者。剖宫产术在处理高危妊娠方面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部分剖宫产术确实无明显医学指征,属社会性因素所致。剖宫产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挽救围生儿和孕产妇的生命。多数文献资料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被降低到相对的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徒增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4]。因而,如何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

    随着剖宫产手术方法的改进、产科麻醉技术的进步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初产妇对妊娠分娩没有经验,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难产,惧怕产痛,同时对会阴切开等阴道手术操作、阴道分娩后可能出现的阴道松弛持非常复杂的心态,导致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故希望通过“快捷简便”的剖宫产术来解除充满未知因素的长时间分娩过程的心理压力[2];社会上较为普遍的错误认识如剖宫产为安全、完美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儿聪明、产妇痛苦少且能保持体形、家属方便,甚至因封建迷信思想而提出择“吉日”分娩的要求;胎儿电子监护对胎儿呼吸窘迫的过度诊断、B超对脐带绕颈2、3圈及羊水过少的确诊,胎膜早破超过48小时未分娩者,臀位,瘢痕子宫以及其他妊娠合并症等,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且独生子女导致的社会和家庭对优生、优育过高的期望值,医疗环境条件及医患关系的巨大压力以及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或因熟人、亲属等往往迫使产科医生采取妥协态度,把剖宫产当成防止分娩以外的预防性手术及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诸如此类的原因对临床工作的冲击,促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增加。文化程度对社会因素剖宫产存在一定的影响。城镇人口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农村人口,说明两者对剖宫产术存在不同的观点。

    妊娠分娩绝大多数是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孕妇和胎儿都是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的,偶尔因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超出生理范围而进入病理状态,才需要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的综合医护措施干预帮助重返生理范围。剖宫产毕竟属于手术范畴,对产妇及围产儿来说,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5]。本研究显示,术后并发症如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母乳初始分泌量较顺产者少等,特别是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等较阴道产儿为多。有研究表明,经剖宫产的新生儿体内缺乏IgG,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患病的概率。且中外学者研究发现,剖宫产儿由于缺乏阴道分娩以前各种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调整,易出现感觉统和失调,日后有可能出现定位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阅读、花钱、打球困难[6,7]。无手术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也会给产妇造成医源性痛苦,甚至影响母儿及今后的妊娠分娩,对社会及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对医学发展造成助产技术的衰退,导致恶性循环。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控制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加强围生保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前健康教育普及率,增强孕产妇社会心理支持,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的信心;改善医疗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医务人员的 社会信誉,寻求社会、家庭对产科工作者的理解、信任、配合和支持,增强医患双方信任度,创造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和秩序;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加强人文关怀,提供自然分娩的心理、生理和医疗支持;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待产质量,适时准确纠正可变性难产因素,提高产科阴道操作和助产技术,而不是怕负责任、担风险施行预防性剖宫产。医务人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孕产妇要求不是一个独立的剖宫产指征,其要求的特殊理由应该仔细研究、讨论和记录,并与其全面讨论剖宫产的利弊及阴道分娩的优点,反复与其进行思想交流,让其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做出自我选择,并作详细记录。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尽力降低因社会性因素而致的剖宫产率。

    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发展起来的,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规律还需要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因此,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事业,但医师的天职永远是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伤痛。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努力控制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再次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且势在必行。当然,剖宫产不单纯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医学人文问题。剖宫产只能是一项主观上、客观上都保护母婴安全并提高生命质量的技术,而不是医生、母亲们逃避风险的保护伞,更不允许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参与。因此,在这个领域我们呼吁全社会的关注,呼唤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红燕. 影响医生剖宫产决策的原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6):32.

[2] Sakala C.Medical unnecessary lesarean Section births:intruduce to a symposium[J].Soc Sci Med,1993,37:1178.

[3]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3.

[4] 王晓东,王世良.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635.

[5] 刘朝晖.剖宫产率和适应证的分析[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1997,(24):322.

[6] 赵亚茹.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7,24(2):90.

[7] 任桂英,王玉凤,顾柏美,等.北京市东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34.


作者单位: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河北 邢台 054047

作者: 贾君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