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8期

精神科门诊注射护士与病人交流技巧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门诊注射室护理规范强调注射护士的操作技能、医院感染措施及硬件设施等,而忽视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需求。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只有掌握了与病人交流的技巧,为病人着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1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护士的仪表和举止不仅体现自身的精神面貌,也影响着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门诊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1]。门诊注射室护理规范强调注射护士的操作技能、医院感染措施及硬件设施等,而忽视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需求。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只有掌握了与病人交流的技巧,为病人着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1  重视第一印象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  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  护士的仪表和举止不仅体现自身的精神面貌,也影响着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在接待和为病人注射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2]。以微笑待人,从体贴病人入手,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接待病人的过程中,护士应具备亲和力和亲切感。

    1.2  为病人选择适当的称谓  尊重病人、选择合适的称谓[3]是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见面先问你好,在注射室治疗的病人常需要多天、多次注射,如能记着病人的称谓,则可以让病人感受到亲切感,消除紧张心理。

    2  语言交流

    2.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在为病人做注射前都必须用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状态,取得合作。如接到病人的注射处置单时,可用较为缓和的语气与之交谈。从生活上关心病人,在为病人肌注或静脉注射时可边操作边交谈,可根据病人病情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必要性。和风细雨的交谈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抚,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治疗,还可对病人的提问进行解答。

    2.2  语言要有灵活性  前来就诊的精神病人中常有不愿服药者,为控制病情复发需打长效剂,家属来时会诱导说病人有贫血或其它疾病,这是一种特效针,打了就会好,护士要耐心倾听,明白喻意,安慰病人,多解释,让病人配合,进行诱导治疗。

    2.3  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护士掌握医学知识、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掌握人文知识及其它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应对各种问题和难题,并作出科学和正确的回答,从而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如精神病人在家中长期服药会出现药物反应,如不能静坐、流涎、震颤、肌肉强直、运动障碍等,家属和病人可能会认为是服药中毒了,而要停止服药。这时护士应告诉家属及病人这是药物不良反应,是服药后的正常现象,可通过静脉输液、口服苯海索、肌注东莨菪碱而缓解,但抗精神病药不能停,可在医生指导下减量。通过科学的讲解,使其明白精神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发生药物反应不紧张、不害怕,并懂得如何处理。

    3  善用非语言交流

    在为病人进行注射时,要善用非语言交流[2]。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交流包括表情、姿势动作、眼神等。如在寒冷的冬天输液,为病人灌热水袋让其暖手、开暖器取暖等。为病人盖好被服,协助病人穿衣、脱鞋。以上这此动作体现了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

    4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护士必须掌握无痛注射操作技术,以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害怕心理。静脉穿刺中力争一针见血,如未一针见血,应向病人致歉。肌肉注射需要掌握“二快一慢”。良好的技术是维系交流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病人信任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总之,精神科门诊注射护士在工作中要多观察、多思考、灵活运用科学知识,不断学习和探索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技巧,服务于病人,满足病人的需求,为医院赢得信誉。

【参考文献】
  [1] 刘春香.新形势下门诊护理工作面临问题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7):127.

[2] 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1-382.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康复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作者: 王丽俊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