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9期

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为探寻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人应用MMSE,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生活方式方面,脑卒中组在饮食不良习惯、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为探寻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人应用MMSE,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 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 0.01);生活方式方面,脑卒中组在饮食不良习惯、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无规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方面,脑卒中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卒中;生活事件;生活方式;负性情绪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Events, life Style and Negative Emotion between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and Normal Persons

    CHENG Xiao-yun, ZOU Wen-hua, WANG Min-zhu

    (Changsa Mental Hospital, Changsa 41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etiological relation of Life Events, life Style and negative emotion with cerebral stroke. Methods:86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and 85 normal person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MSE、LES、SSRS、HAMD、HAMA ,life-style and generally investigated tables.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got higher scores in negative life events (P<0.01)、lower scores in social supports (P<0.01);cerebral stroke group had clearly higher scores in harmful dietetically habits, monotonous amateur life, lacking physical exercises, having a liking for cigarette and drinking and un-regulation of life style(P<0.01),stroke group had clearly higher scores in summarization disorder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gnitive disorder,retardation,desperation,sleeping disorder,sum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P<0.01).Conclusions: more much negative life events,lacking relatives and social supports,harmful life style and negative emotion may be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stroke and make patients condition worsening.

    【Key words】Cerebral stroke; Life Events; life Style; Negative emotion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的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现代医学认为,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包括躯体和心理的,脑卒中作为脑部的器质性损害,可以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包括各种情绪障碍,应激、生活方式、智能衰退等。本文对脑卒中与正常人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度、生活方式、焦虑、抑郁心境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以期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脑卒中组为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老年科病房的住院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标准[1],并经CT证实。病例组共86例,男65例,女21例,年龄39~82岁,平均64.55岁,有脑卒中遗传史8例(9.3%),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3例,缺血性脑卒中53例。患者已度过急性期,神志清醒,配合调查,具有自评能力者,以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MMSE)[2]测验,评分≥25分者入组。

    对照组85例,均无器质性的心、脑、肺、肝、肾疾病和其它影响人格、情绪的疾病。年龄38~81岁,平均63.82岁,男59例,女26例,有脑卒中遗传史2例(2.33%),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遗传史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与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拟)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遗传史、既往病史等。

    1.2.2  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MMSE)[2],用以测验筛选排除具有明显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者,评分≥25分者为入组标准。

    1.2.3  生活事件量表(LES)[3]用以测查环境遭遇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计算1年内实际经历的生活事件再予评分。

    1.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

    1.2.5  生活方式调查表(自拟)包括饮食习惯、业余生活、锻炼身体、睡眠状况、饮酒、吸烟、社会劳动性质等7个方面,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1.2.6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3],测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各因子分和情绪障碍程度。

    所有资料采用SPSS-PC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处理。

    2  结果

    2.1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生活事件量表见表1。表中可见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正性生活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家庭事件紧张值和社交事件紧张值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0.001)。表1  生活事件量表各指标比较

    2.2  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照见表2,脑卒中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表2  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对照

    2.3  两组生活方式比较见表3。表中见脑卒中组有更多的饮食偏咸、不喝牛奶、喜肥肉、猪油等高脂饮食,睡眠无规律或睡眠差,业余生活单调,很少或不锻炼身体,嗜饮酒,嗜烟。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2.4  两组的HAMD,HAMA因素结构评分比较见表4,两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见表5,表4可见脑卒中组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的中、重度抑郁、焦虑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3  两组生活方式对照表表4  两组病人HAMD,HAMA因子结构比较

    3  讨论

    不同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也不同,这些差异可能影响生理反应,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在脑卒患者中远高于正常人,其中最多的家庭事件,占精神紧张值的83.05%。社会支持是应激与健康或疾病之间重要的中介因素,它一方面对应激起缓冲作用,保护个体的健康;另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有利于健康。本文资料见脑卒中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和缺少社会支持与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生活事件本身不能直接致病,个人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水平,不同应付方式及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

    本文结果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是与脑卒中有关的另一组危险因素。脑卒中组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口味偏咸、不饮牛奶、喜食肥肉、猪油、高脂食品,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差或睡眠无规律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5]。故笔者认为禁烟、适度饮酒、少食盐、不食肥肉、猪油、每天饮牛奶、调整睡眠规律、保证睡眠质量、经常锻炼和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对脑卒中发作的综合预防和控制有益。

    本资料显示脑卒中组抑郁的发生率为49例(56.98%),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6],表明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故临床应予重视。在临床症状分析中,发现脑卒中者抑郁程度较轻,但易激惹、焦虑、躯体化症状则明显较重,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表明脑血管病的抑郁具有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的某些特点,应归属于器质性抑郁障碍。

    有人认为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还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调节紊乱,严重时可致猝死或脑血管意外,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其重度焦虑7例,中度焦虑14例,轻度焦虑30例,肯定有焦虑症状的共51例(59.30%),可见焦虑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这与国内报道观点一致[6]。

    综上所述,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可能引发或加重脑卒中的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交往,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符[7,8]。因此,在综合防治脑卒中时,除了控制其生物病因时,还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调整情绪,加强心理治疗。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应激情绪反应方式,增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这将起到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11.

[2] 张明国.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5-187.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增订版):101-106,127-131,220-223,253-256.

[4] 王焕林,丁素菊,孙 剑,等.脑卒中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5) :281.

[5] 中国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探讨,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14(3): 213-216.

[6] 蒋华英,谢光荣,杨 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26-227.

[7] 贾艳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2):66.

[8] 尹梅祥,卢奕南,李月清,等.首发急性脑卒中的焦虑情绪测查及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09.


作者单位: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作者: 程小芸,邹文华,王民主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