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2期

“看病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分析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程度。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解决好看病难的问题就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分析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程度。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解决好“看病难”的问题就是扫清实现小康社会障碍之一。各级政府着力增加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和推进医疗保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真切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病不再是一件烦心事,人们都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1  导致当前我国“看病难”的原因

  1.1  根据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3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不住院。高强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①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国医疗服务资源的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群众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一些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十分突出。③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④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统计表明,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沉重。其中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⑤政府投入不足。在2003年度卫生总费用中,有56%靠居民自费,27%靠社会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7%。这五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就医的难度,也影响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1.2  应该说,这5大原因是百姓“看病难”的主要症结。但即使5大问题都解决了,也不一定就没有了"看病难"的问题,因为还有一大原因高部长没有说,那就是"经济困难"。卫生部门与国际接轨,百姓收入还没有接轨。目前,我国还是穷国,贫困人口还相当多。贫困人口连温饱都难以保证,能拿出“闲钱”看病吗?半数农民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国有9亿农民,近80%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看病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百姓的“看病难”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是解决“看病难”的根本之道。国家应该加强农村医疗建设,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保险制度。让老百姓用“小钱”也能看病,减轻个人医药费负担。

  1.3  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和发展滞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群体扩大、人们就医偏向影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存在医疗补偿机制和管理上的缺陷。

  2  解决“看病难”的建议

  2.1  优先发展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大家听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吧,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是重心前移,从源头抓起,优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好众多的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增强居民体质,减少疾病,生病及时就诊,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国家就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完备的方针和政策,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定额补助政策,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居住区建设规划,形成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2.2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城市新型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着力构建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多元化和公平竞争,形成公立和民办相结合,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医院、专业预防和保健机构均衡发展,医院分级、医疗服务分层、结构合理、收费价格公平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以保证全市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区域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70%的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内,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并能够通过电话通讯方式方便地取得联系。

  2.3  初步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初步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进社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基本完成岗位培训。

  2.4  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居民对参加“医保”的期盼也很高,当前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尽力扩面,力争应保尽保,切实提高参保率。坚决打破职工身份、企业所有制性质、城乡户口等界限,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向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拓展;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无业人员参加医保,逐步构建覆盖最广大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探索和完善医保与医疗卫生服务相互配合的有效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要认真研究解决医保制度实施和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参保人员就医方便和合法权益。医保定点要重心下移,重视发挥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守门人”职能,发挥其疾病检查、诊断、转诊、“小病”医疗、恢复期康复和重点疾病预防、病例管理等作用,从而提高效率,改善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有效节约费用。让老百姓用"小钱"也能看病。减轻个人医药费负担。

  2.5  是建立福利医院及医疗补偿机制 

  目前社会上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最强烈的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若干福利医院满足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就医需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优良的服务收取相应较贵的费用无可厚非,而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他们要求不高,只需要看好病,并不需要太多的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和期盼,尽快建立与这一群体的现实需求和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平台。这些福利医院可在原来的区级医院或者部门医院改制而成,非盈利性的,享受政府补贴。同时,每家福利医院可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市级大医院建立特约协助关系。政府要加大医疗补偿机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善医疗救助办法,积极通过财政支持、吸纳社会捐助,还可发行卫生医疗彩票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采取医疗减免、福利医院等形式及时重点救助转型时期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残疾人员、体弱多病等老年弱势群体、其他特殊情形下需要医疗救助的弱势群体等。要突出医疗救助的责任,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应,注意重点帮助那些有劳动能力却身患疾病的贫困人群恢复劳动能力,重新就业自救脱贫,实现医疗救助的良性循环。

  2.6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行为 

  加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依法严把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等服务要素的资格准入关,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基本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卫生服务机构和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确保发展有序、服务优良、行为规范。

  2.6.1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加强卫生行业文明建设,提高医疗队伍素质,严格医疗行为“规矩”。对医疗服务领域中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中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监督管理。

  2.6.2  加强监管,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要对药品价格和质量实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药品制假、售假,减少中间环节,严格控制流通环节加价;切实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2.6.3  完善医疗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增强医疗信息透明度 

  要完善医疗信息发布和公示制度,加大公布频率,增加公示信息内容,让群众多一些知情权和主动权,方便群众比较和选择,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就医。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不仅是单纯的医疗和健康问题,也是影响社会和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应不断提高全社会医疗卫生水平和福利水平,保障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让每一个人不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心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作者: 肖斌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