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3期

180例中药源性肝损伤临床思考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源性肝损害的原因和肝功能表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引起患者肝损害应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和肝损害持续时间。结果:肝损害病例中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皮肤病药物、解热止痛类中药易发生。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损害,医生应足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源性肝损害的原因和肝功能表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引起患者肝损害应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和肝损害持续时间。结果:肝损害病例中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皮肤病药物、解热止痛类中药易发生。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症状出现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损害,医生应足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关键词】  中药;肝功能;肝损害

    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长期以来,人们受认识的限制,认为中药制剂没有不良反应,因而对中药制剂应用比较随意,不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总结80例患者应用中药制剂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损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统计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15~71岁,平均42.8岁。从服药到出现恶心、黄疸等临床症状时间最早5 d,最迟45 d,平均15 d。

  1.2  诊断标准

   ⑴ 有明确的用药史;⑵ 用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指标;⑶ 排除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⑷ 停用可疑药物,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1]。患者均具备标准(1)、(2)、(3),且大多数具备标准(4)。

  1.3  分析指标 

  80例患者应用中成药制剂的种类;肝损害持续时间;肝功能异常指标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表3。表1  中成药制剂种类(略)表2  肝功能异常指标分析(略)表3  肝损害持续时间(略)

  3  讨论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2]。一般而言,中药是较为安全的。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趋势,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

    由于肝脏是主要的生物转化场所,因此其易受植物药物的损害。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植物药物有潜在的肝损害,并似乎涉及许多不同的损害机制。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的生物活性、氧化应激、线粒体及细胞调亡似乎参与植物药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许多生物碱如双稠吡咯啶、延胡索乙素、甜薄荷萜可以引起直接的和剂量依赖性的肝损害[3]。据报道抗肿瘤类、皮肤病类、解热止痛类等中药类药物位居引起药物性肝病第二位,提示医务人员对中草药的毒性必须给予足够重视[4]。

    中药源性肝损害的诊断要点是用药史。难点在于某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多,成分复杂,患者如自服被认为是安全的药物,容易隐瞒信息,或年老者遗漏信息,造成诊断困难,延误治疗。本组从服药到出现恶心、黄疸等临床症状时间最早5 d,最迟45 d,平均15 d。老年患者与中、青年组比较肝损害出现时间晚,且持续异常时间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老年人多脏器功能差,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症状肝功能恢复缓慢有关。所以详细询问用药史,仔细分析用药成分对中药源性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叶维法,钟振义.肝胆病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493-494.

  [2]Zirmmernan HJ,Ishak KG.General aspects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5,24(5):739.

  [3]刘 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4(12):243.

  [4]姚光弼.药物性肝病[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5):339.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作者: 吴乾生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