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3期

鼻窦肿瘤致眼球突出5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窦源性眼眶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侵犯眶内的鼻窦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MRI检查:鼻窦、眼眶肿块信号连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口腔进路35例,内眦开眶5例,眉弓开眶5例,经口腔加内侧联合开眶5例,49例眼球复位,1例眶内容物剜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鼻窦源性眼眶肿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侵犯眶内的鼻窦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结果:50例均有不同程度突眼,复视20例,视力下降10例,上睑下垂3例。球结膜水肿10例,鼻部症状12例。CT检查表现骨质缺损,软组织块影;MRI检查:鼻窦、眼眶肿块信号连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口腔进路35例,内眦开眶5例,眉弓开眶5例,经口腔加内侧联合开眶5例,49例眼球复位,1例眶内容物剜出。结论:CT、MRI检查,局部穿刺对定位定性诊断均有助,良性肿瘤首选经口腔,内眦眉弓进路。恶性肿瘤联合进路。可提高治疗水平。

【关键词】  鼻窦肿瘤;突眼;CT;MRI;局部穿刺;手术入路

    单侧眼球凸出的病因很多,来源于鼻窦的眼眶肿瘤致眼球凸出的病例高居榜首,本文回顾收治的50例鼻窦源性眼眶肿瘤进行分析,以探讨此类疾病的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改进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收集1993年-2005年明确诊治的50例侵犯眼眶的鼻窦肿瘤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4~69岁,平均48岁;右眼28例,左眼22例,均为单眼发病。46例首诊于眼科,其他科室转来4例,病程6个月~10年。

  1.2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应用CT、MRI平扫和冠扫及增强扫描技术,以明确肿瘤是囊性、实性、还是骨性。囊性肿物瘤体不强化,囊壁可有强化环,实性肿物瘤体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骨性肿物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骨样密度块影。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配合穿刺或切片进一步证实肿物的性质。

  1.3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全部手术治疗。源于上颌窦的肿瘤经口腔上颌窦进路开眶取瘤,源于筛窦的肿瘤经内眦开筛开眶取瘤,额窦肿瘤取眉弓内侧弧形切口开眶取瘤,上颌窦筛窦均有肿瘤者,经口腔上颌窦进路开筛开眶取瘤。上颌窦进路者行下鼻道对孔开窗引流,眉弓及内侧开眶者,建立中鼻道引流。术中注意骨膜及滑车的复位。恶性肿瘤术中快速切片检查,必要时行眶内容物剜出术,不姑息瘤周可疑病变组织,术后抗菌素、激素、止血药治疗。恶性肿瘤行放化疗。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5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突出度16 mm~29 mm不等;(2)眼球移位:向外下移位10例,向外上移位35例,向下移位5例;(3)复视20例;(4)视力下降10例;(5)眼球运动障碍40例,向内上运动障碍5例,向内下运动障碍35例;(6)上睑下垂3例;(7)球结膜水肿13例;(8)有鼻部症状12例;(9)眶部触诊:5例于眶内上缘触到硬性肿块。20例在眶内下缘触到软性及乒乓球样肿物。

  2.2  局部穿刺 

  13例行上颌窦穿刺,分别获得淡黄色稀薄及浓稠液体。

  2.3  影像检查 

  (1)CT检查:上颌窦肿瘤13例,额窦肿瘤3例,筛窦肿瘤5例,均行CT扫描,其中18例黏液囊肿,密度不等,11例与大脑密度相等,4例高密度,3例中低密度,肿瘤从鼻窦向外扩展,有溶骨变化,可见骨壁缺损,其中1例原发于上颌窦的巨大黏液脓肿向筛窦、眼眶膨胀,肿瘤密度与脑实质密度基本相等(可参见典型病例图1),2例额窦骨瘤显示形状不规则骨密度块影。恶性肿瘤5例,表现不规则软组织密度有侵蚀性骨破坏现象,边界不清,密度不均。(2)MRI检查:12例黏液囊肿,7例T1中低信号,T2高信号,5例T1、T2均为中低信号,增强后囊壁呈环状,5例恶性肿瘤,瘤体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

  2.4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35例上颌窦肿瘤,其中16例为黏液囊肿,10例为黏膜脓肿,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纤维瘤,2例黏液腺瘤,均经口腔上颌窦进路入眶取瘤。5例筛窦肿瘤,其中3例黏液囊肿,2例神经鞘瘤,经内眦开筛入眶取瘤。5例额窦肿瘤,其中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骨瘤,经眉弓弧形切口入眶取瘤,5例恶性肿瘤,其中3例上颌窦鳞状上皮癌,2例上颌窦淋巴肉瘤,经口腔进路上颌窦根治+内侧开眶摘除肿瘤,1例行眶内容物剜除术。本组病例术后全部送病理明确诊断,49例术后眼球复位,无复视,随访3~5年无复发,1例恶性肿瘤患者因放疗1年后出现白内障,2例恶性肿瘤随访3年无复发,后移居外地失去联系。

  2.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10年前开始左眼球突出,无痛,无视力障碍,未曾就诊治疗。半年来,感觉左眼胀痛,视力下降。先后到当地县医院及本市某大医院就诊,行“B超”、“X线”检查,诊断为“左眼眶内肿瘤”。并在该大医院住院准备手术治疗,入院10天尚未确定肿瘤性质,病人拒绝进一步检查出院。15天前左眼球突出加重,视力继续下降,伴有复视。于1999年12月18日来诊收住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4,左眼球向外上方突出,向内下方运动受限,内下眶缘可触及软性包块,无波动感,低头时不加重突眼,球结膜水肿,屈光间质透明,眼底后极部视网膜有条纹状皱褶。鼻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显示:左眼眶内及上颌窦,筛窦内高密度影,密度均匀,眼眶内下壁骨质破坏部分吸收缺损,上颌窦穿刺抽出浓稠液体。诊断“左眼眶,上颌窦,筛窦黏液囊肿”。于1999年12月21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眶内肿瘤摘除术”。选择经口腔上颌窦进路。术中凿开上颌窦前壁,即见窦腔内充满肿物,穿刺吸出淡黄色浓性液体后,囊肿缩小,沿囊壁周围剥离,见上颌窦内上壁(眼眶底壁),筛窦骨质大部分破坏吸收。完整摘除囊壁后,上颌窦、筛窦、眼眶贯通,然后行下壁道开窗,建立对孔引流。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凡士林油砂条填塞术腔,纱条尾端经由下鼻道对孔引出。唇龈切口间断缝合。单眼及鼻唇部绷带包扎。术后静脉滴注青霉素,对症治疗。8天后痊愈出院。出院时眼位正,视力恢复至0.8。病理诊断:黏液囊肿。

  2.6  典型病例CT扫描图见图1。

  3  讨论

    眼眶上、内、下三面仅借一层菲薄的骨板与鼻窦相隔,窦眶之间还有血管神经的通路。鼻窦内良性肿瘤具有扩张性生长,溶骨的特点,恶性肿瘤对骨壁具有侵蚀性破坏作用,鼻窦肿瘤早期可无任何眼部症状,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容易侵入眼眶内,挤压眼球,而致眼球移位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上睑下垂。来源于上颌窦的肿瘤多致眼球向外上突出,并伴球结膜水肿,来源于筛窦的肿瘤,常使眼球向外下或外上移位,来源于额窦的肿瘤多使眼球向外下移位。眼球突出一般发展缓慢,一旦合并感染,则突眼加快,仔细观察眼球突出的方向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在做好眼部检查的同时,应常规行鼻窦检查。随着CT、MRI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CT平扫和冠扫可清晰显示骨壁的受损情况及肿瘤与眼眶、鼻窦的结构关系[1,2],区别肿瘤是囊性、实性还是骨性。明确肿瘤来源于鼻窦还是原发于眶内。MRI检查骨质不显影,可显示肿瘤的整体形态,因此,CT及MRI联合检查对肿瘤定性定位诊断非常重要[3,4],如有必要,再结合局部穿刺,可为临床诊断,选择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提供充分的依据。本组1例上颌窦、筛窦、眶内巨大黏液囊肿患者经CT、MRI、上颌窦穿刺检查很快明确了诊断,正确选择了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避免了盲目开眶。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鼻窦源性眶内肿瘤多位于眶内、下、上方,手术入路能经口腔、鼻腔入路,就不选择开眶,如需开眶最好选择眶内、下、上方距肿瘤最近的三个部位。经鼻口腔进路却有困难者再联合开眶。尽量避免对眶内的骚扰。这样既可减少面部瘢痕,又能把引流建立在鼻道。恶性肿瘤术中快速切片检查,力求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术后辅以放、化疗。

【参考文献】
    [1]宋国祥,朱 豫.我国眼眶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亟待提高[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85-387.

  [2]魏素琴,杨恩英,陈秉昭,等.鼻部肿瘤的眼部表现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4):280-281.

  [3]方 瑜,王元风,江 波.鼻眼相关肿瘤39例的诊治体会[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9,13(6):271.

  [4]王连良,孙丰源,李拥军,等.56例鼻窦肿瘤眶侵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190-191.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眼科,山东 济宁 272137

作者: 刘文莉,汤继明,韩俊爱,汤妍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