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4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的治疗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血肿我科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均经头颅CT确诊。3诊断及治疗本组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单侧血肿85例,双侧血肿52例,而且均经手术治疗。3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手术方式为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损伤小,治愈率高,影响其临床病程及预后的是出现并发症。1气颅慢性硬膜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肿

  我科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均经头颅CT确诊。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7例,男95例,女42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7.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2例,跌伤83例,击伤12例。

  1.2  临床表现 

  伤后出现短暂昏迷(5~10分钟)52例,伤后一直清醒85例。伤后主诉头痛、头晕71例,恶心53例,单纯头痛42例。

  1.3  诊断及治疗 

  本组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单侧血肿85例,双侧血肿52例,而且均经手术治疗。

  2  结果

    完全治愈135例,死于并发症2例。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手术方式为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损伤小,治愈率高,影响其临床病程及预后的是出现并发症。

  3.1  气颅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易出现颅内积气,其原因是:①在术中放出陈旧性血液时,颅内压下降,空气进入硬膜下腔,或冲洗血肿腔时将空气注入;②血肿引流后受压脑组织未能很快膨起,脑搏动时产生负压,空气经切开之硬膜口进入血肿腔;③手术损伤血肿内层膜,使空气进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临床特征是:①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加重,且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加重;②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偏瘫。本组出现气颅的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经卧床休息及药物治疗后均治愈。为防止此类并发症发生,冲洗血肿腔时勿将空气注入;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充满血肿腔,排出其进入的空气;利用双孔引流术;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软脑膜,术后保持头低位引流,均可达到满意疗效。

  3.2  术后颅内再出血 

  术后颅内再出血多为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其发生原因主要有:①切开硬膜前硬膜血管电凝止血不足,造成术后再出血;②血肿引流后,颅内压力骤降,硬膜塌陷致使硬膜与颅骨之间血管撕裂而继发血肿;③血肿腔包膜在手术操作中被损伤出血;④颅骨板障出血未处理完善也可造成颅内再出血。其表现为患者症状不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引流管有新鲜血液持续流出。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尽早行头颅CT复查,以便早期确诊。出血量少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血量大者应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故大部分术者主张,手术时应缓慢减压;严密止血,冲洗血肿腔时应缓慢轻柔,术中、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本组有3例出现颅内再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均愈。

  3.3  术后癫痫发作 

  虽然此并发症较为少见,但也偶尔发生。发生原因主要考虑为引流管经血肿包膜刺激皮质所致,所以,在术中应选用弹性较好的引流管,且方向尽量与血肿内层包膜平行放置。本组出现1例术后癫痫发作,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痊愈。

  3.4  术后感染 

  与任何外科手术一样,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也可能并发切口感染或硬膜下腔感染。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并给予广谱抗生素,均可避免此类并发症发生。本组未出现颅内外感染。

  3.5  术后死亡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经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且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术后死亡率极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内科并发症,如心衰、肺部感染、肾衰及癌症等。本组死亡2例为原有肾衰、心衰致死,故在治疗此病的同时应注意心、肺、肾等其它脏器的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密切观察、及早处理并发症,做到充分认识,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河南 固始 465200

作者: 汪志刚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