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5期

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睡眠的原因及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失眠失眠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语言、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易产生躯体和心理不适导致失眠。失眠影响生活质量,可引起心理障碍、加重躯体症状和影响康复过程[1]。因此,改善脑血管患者睡眠质量,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失眠

  失眠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语言、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易产生躯体和心理不适导致失眠。失眠影响生活质量,可引起心理障碍、加重躯体症状和影响康复过程[1]。因此,改善脑血管患者睡眠质量,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护理在改善患者睡眠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现就脑血管疾病失眠的发生率、原因及临床护理综述如下。

  1  失眠的发生率
   
  脑血管病患者失眠较健康人多见。有调查显示,57.9%[1]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2],张晓铃等[1]报告脑卒中后新发失眠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失眠患者,且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更高。

  2  失眠类型
   
  主要有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性缩短及睡眠紊乱。表现为入眠困难,睡眠时间少,24小时总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或者表现为熟睡困难而易醒,每夜醒来4次以上,但睡眠时间无减少,另外表现为睡眠过度,睡眠时间超过12小时,睡眠较深,唤醒困难。睡眠颠倒,表现为睡眠规律改变,白天睡眠过多,晚间睡眠少。

  3  失眠原因分析

  3.1  焦虑和抑郁  临床上失眠常与焦虑、抑郁共存,长期失眠可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失眠也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3]。患者因疾病担心会遗留残疾,给子女及家庭经济带来负担,加上瘫痪、失语等功能障碍造成自我形象的改变而产生焦虑、抑郁、悲哀等消极情绪,担心自己的未来,因而极易造成入睡困难和睡眠紊乱。

  3.2  躯体化因素  许多躯体化疾病可伴有失眠症状,如心脏病、肿瘤高血压、肺结核肝病、尿频及各种疼痛等均可引起失眠。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语言运动、感觉障碍,急性期可有烦躁不安,大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而引起头痛、头晕,影响患者正常睡眠,最终导致失眠。因瘫痪卧床的病人不能自行变换体位,需由他人协助定时翻身,常常导致睡眠中断,有时肢体、关节出现疼痛,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部分脑出血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头痛难以入眠。另外大小便失禁,夜间经常更换尿布,合并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者夜尿增多,鼻饲管、导尿管的刺激,便秘引起的腹胀,夜间进行治疗等均可导致睡眠中断。

  3.3  环境因素  对环境的不适应,周边病人的影响,病室温、湿度,病区的不安静等均可影响睡眠质量。

  3.4  药物影响  患者曾长期依赖镇静催眠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住院后如医嘱停药或减少服用剂量而使患者产生失眠。胞二磷胆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兴奋神经中枢引起失眠。

  4  护理
   
  美国护理专家Henderson指出,满足患者休息和睡眠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4]。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实施整体护理、采用综合方法,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4.1  心理护理  伴有抑郁和焦虑脑血管患者的失眠均与家庭、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主动给以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理智的对待疾病,加强疾病的宣传,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避免刺激,在精神上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悲观失望情绪。加强社会支持,要让患者明白他的亲朋好友都在关注他,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护士与家人要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5]。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活动中去,使患者处于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心理护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护士可指导其晚饭后抽出半小时时间集中思考,然后学会短期遗忘,暂时消除脑海中问题的干扰[6],以减少思想顾虑过多造成对睡眠的影响。

  4.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及条件  病室要安静,温湿度适宜,床铺不易太软,以免翻身困难[2]。同时,提供个体化的接近家庭的环境、以患者的方便和舒适为目的的护理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7]。避免在有限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应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以免减少被动觉醒次数[8]。
  
  4.3  减轻疾病对躯体的影响  瘫痪病人每2 h翻身一次, 并轻拍背部, 侧卧时患肢处于良肢位,脑出血病人应抬高床头15°~30°,睡前应帮助病人解除或减轻各种疾病引起的不适。

  4.4  睡眠卫生教育[9]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方式,建立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督促患者每天早晨无论睡眠状态如何都要按制订的时间进行活动,增加白天身体活动量,尽量减少日间睡眠时间,以便晚上睡眠时间更为集中。避免睡前兴奋性运动、吸烟、使用油腻食品及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及药物。建议患者采用一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睡前1 h排尽小便,入睡前洗温水澡或洗脚及饮热牛奶等。

  4.5  光照治疗  是利用能发出2 500 Iux(相当于200倍室内光)的光箱,置于患者面前1 m的地方,在清晨或傍晚连续照射2~3 h,以改变睡眠-觉醒节律,达到使人体生物时钟前移或延迟的效果。光照疗法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褪黑素分泌,主要适用于睡眠节律失调及老年患者[10]。

  4.6  认知行为治疗  对某些能下床活动的顽固性失眠者,可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如睡眠控制刺激疗法)。它包括:①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②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或工作;③若上床15~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去另外的房间,仅在又有睡意时方回到床上;④不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应准时起床;⑤白天不打瞌睡,以此提高睡眠效率。此外,还有身心放松训练、矛盾意向训练等方法,均为有效[11]。

  4.7  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护理  护士需熟悉治疗脑血管病及镇静催眠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9]。

  4.8.1  药物知识的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的名称、治疗作用、每天合理用药的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正确的服药方法等。加强遵医嘱服药重要性的宣教,告诫患者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得私自改变用药时间或改变药量。如氯酯醒、胞二磷胆碱等药物。

  4.8.2  正确应用镇静催眠药物[12]  对于顽固性失眠或睡眠间断者应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护士应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镇静催眠药的原则,即最小剂量、间断、短期用药并注意停药反弹、规律停药等。同时护士应将临床所观察到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主动与主管医生联系,以便医生依据睡眠障碍的不同类型和药物的半衰期有的放矢地选择镇静催眠药物。可给予安定2.5~5 mg或佳乐啶0.4 mg睡前服用。伴抑郁的脑血管患者除给予心理支持外,首选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睡前服用10~25 mg阿米替林可改善入睡困难,并增强睡眠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官俏兵.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问题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⑸:324-325.

  [2] 杨亚娟,赵金娣.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⑾:855-856.

  [3] 张 燕,沈 扬,樊东升,等.综合性医院神经科门诊患者失眠情况的调查[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⑶:213-215.

  [4] 徐归燕,计惠民.失眠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⑶:103.

  [5] 樊米华,李文静,周 亚,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⑸:14-15.

  [6]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84.

  [7] 王桂兰,刘义兰.护理行为的关怀,住院病人和护士观点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⑸:74-75.

  [8] 杨亚娟,席淑华,赵金娣.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⑽:750-752.

  [9] 梁作兰,许 辉,韩 伟.引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2,6⑵:76-77.

  [10] 游国雄,竺士秀,张可经.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

  [11] 贺 弋,邵继红.失眠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0,6⑶:51-53.

  [12] Koller Wc,Silver DE,Lieberman A.An algorc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Neurafagy,1994,44(suppl 10):43-48.


作者单位:聊城复退军人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作者: 丰桂青,曲晓红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