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7期

精神病患者家属心态误区及应对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精神病心理误区应对措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疾病时代已悄然来临。而发病以后,家属的心态正确与否,直接支配着他对病人所采取的行动,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下面谈谈精神病患者家属常见的几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病心理误区 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疾病时代”已悄然来临。而发病以后,家属的心态正确与否,直接支配着他对病人所采取的行动,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下面谈谈精神病患者家属常见的几种心理误区:

  1  否认心理
   
  疾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失眠、独处、孤独、少语、偶尔自语自笑、与家人及朋友疏远、认为领导及同事故意搞他的鬼、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等。家属往往不认为是病,认为是闹情绪、是性络问题、是失恋或工作不顺利等因素而引起的,总之,尽量找出一些能解释患者这些不正常行为的理由。为此,他们会做患者的思想工作,甚至为患者介绍男女朋友或马上结婚,或者带患者外出旅游、散心,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为患者换单位或岗位。显然,这样做于事无补,反而会延误早期诊治。

  2  遮掩心理
   
  这类家属知道自己的亲人患了精神病,他们在焦虑、不安、恐慌之际想为患者治疗,却又担心患者的婚姻和前途会受到影响,或日后背上“疯子”称号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有报告显示,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精神病患者因不能正常参加工作、不能正常的社会交往,加上社会对精神病的偏见,不能得到异性的好感,使其未婚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病程较长的精神病患者,因社会功能、家庭功能衰退明显,经常住院或长期住院,致其与配偶正常交流和相处的时间减少,使双方的感情平淡而出现家庭破裂。无职业的患者,因无固定的经济来源,更不能承担家庭角色,致未婚和离婚率明显高于职业者[1]。基于以上原因,家属常偷偷将患者送入院,而在左邻右舍、同事、朋友等面前谎称患者走亲戚、外出等。持这种心态的家属,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就立即将其接回家。回家后对患者角色难以认同,仍按以往生活习惯对待患者,结果就很难较好地配合治疗,这样的家属往往在一年内就反反复复将患者送入院好几次,有时甚至一个月就有几次。因此,帮助家属重新认识疾病及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3  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治疗效果不佳时,又迷信江湖游医的“包治”,服偏方、秘方,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4  自责心理
   
  家属感觉自己未能很好地照顾患者,致使其患上精神病。这类家属很容易对患者产生百依百顺的心理,过分迁就患者,认为医院生活艰苦或偏信患者说的有些药吃了有副作用等,而将患者接回家休养,不让他们做事,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起居都给予照顾,这样做对患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知道,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期就是要进行各项工娱疗活动,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

  5  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些家属的确想为患者正规治疗,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终止治疗。对这类家属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钱,好了以后可以挣回来,如半途而废,患者将永远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而最终成为家庭及社会的一个永久负担。有文献指出,对愈后独立作用较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前职业功能水平、起病形式、治疗依从性、家庭关系,其中,包括了生物、心理、社会各个维度,治疗依从性和家庭关系是人为可干预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疗效未取得突破性之前,加强这些支持因素并进行强化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远期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在社区中制定有效措施以提高其疗效、减少致残率、促进重返社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依据[2]。

  6  厌倦心理
   
  对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病情仍不能控制时,家属渐渐对患者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可以问心无愧了,于是终止治疗或将患者锁在家中或任其外出流浪乞讨。某些经济宽裕或有公费医疗的则让患者长期住在医院,不闻不问。这样,是对患者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

  7   要求在短时间内治愈精神疾病
   
  精神病的发生、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当处在急性发作期时,即使及时接受治疗,控制病情仍需要一段时间。其次,考虑到患者对药物的承受性、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药物的起效时间等因素,用药的原则通常都是低剂量到高剂量逐渐调整。因此,有的患者病情控制较慢或治疗早期病情出现反复是可能见到的,有的家属对此不理解,求愈心切,对医生多加指责,对治疗进行干预或者中断治疗,辗转他处就医,因而影响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家属在错误的心态支配下而作出错误的决定,常常会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这种情况常需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达到应有治疗效果,有些甚至造成预后不佳。
   
  家庭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家庭功能越高则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越低。家庭是通过生物学关系、情感关系或法律关系联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3]。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经济生活功能、精神生活功能和健康照顾功能。家庭对患者的精神物质关心程度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很大。作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能够在患者遇到新的困难或情绪不稳定时,家属能帮助安慰患者[4]。
   
  8  应对措施
   
  作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有责任为家属提供各种应对措施,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为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

  8.1  介绍疾病常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解释什么是精神病,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有哪些常见的精神症状,可能的预后,花时间同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患者本人的症状(如幻觉、妄想等),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分期(如前驱期、急性期等)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同时,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易感模式,共同探讨可能的病因,把负性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易感性的作用统一起来,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原因的理论解释[5]。

  8.2  介绍常用的治疗方法  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见的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情绪改变如猜疑、抑郁、焦虑、激越、攻击或坐立不安、紧张、易激惹、激怒;认知改变如奇怪的念头、含糊不清的观念、表情和眼神呆板、注意和记忆困难;感知和思维改变如自我的想法改变,对他人或整个世界看法的改变如感觉异常,包括色彩强度感知的改变;躯体改变如睡眠紊乱、食欲改变、精力差或动力不足,或精力充沛、活动增加等。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对一特定患者上述某些症状的组合构成这一患者复发的标志[5]。

  8.3  积极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定期随访,注意劳逸结合。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急因素,有效和方便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社会角色;避免使用非法药物,家庭教育有助于预防复发。

  8.4  介绍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的社会危害行为是侵犯人身、侵犯财产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为主,其中,分裂症主要的社会危害是侵犯人身,多造成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后果;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作案主要表现在侵犯财物及性暴力两个方面,这恰恰反映了这个社会群体的苛求和缺陷本质[6]。
   
  通过以上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告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对疾病和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从而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王瑞文.住院精神病人婚姻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302.

  [2] 傅伟忠,唐 强,陆林福,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51.

  [3]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5-70.
  
  [4] 王君梅,姚景鹏.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4.

  [5] 戴梅竹,涂哲明,刘春仙,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312-323.

  [6] 姜佐宁.现代精神病学[M].科学出版社,1998:785-798.

  [7] 谢立春.住院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护理杂志,2004,19(1):64.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精神病医院,湖北 天门 431719

作者: 章连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