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9期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2组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温阳活血方 肌电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异疗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DPN,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82例DPN系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同时具有下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①感觉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四肢自发性痛疼;深浅感觉明显减退;手、足袜套感等。②运动功能障碍:如肌力减弱;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④除外非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1.2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35~81岁,平均(55.2±5.4)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0.8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个月~8年,平均5.7年;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33~80岁,平均(56.3±6.1)岁,糖尿病病程4~18年,平均10.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7个月~9年,平均5.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组病例均予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在良好状态。

  2.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同时予以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 u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0天。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处方:黄芪30 g,太子参15 g,当归15 g,川芎15 g,鸡血藤20 g,桂枝10 g,鬼箭羽15 g,地龙10 g,全虫10 g,附子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服30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检查腱反射及膝反射,观察患者自觉症状轻重并作好记录;②治疗前后检查神经电生理,记录肢体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③治疗前后查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计算机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腱反射好转,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 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腱反射及肌电图较治疗前无变化。

  4.2  治疗结果

  4.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变化的比较  治疗后2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变,但治疗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比较(略)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略)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4.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从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的MNCV和SNCA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但治疗组传导速度提高的更多,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肝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

  5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但发展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阶段,应归入祖国医学痹证之列。消渴发病初期,以阴虚燥热为主,然发病日久,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脉络瘀阻,筋脉失养,不通则痛,从而产生四肢发凉、麻木、刺痛等临床表现。故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脉为主。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补中益气,气行则血行;当归、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据报道[2],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软化血管,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及血管神经功能,延缓神经变性,使损伤的神经细胞再生或修复,增强神经传导速度。全虫、地龙能祛风通络止痛,濡养筋脉。附子、桂枝温经散寒,祛瘀通络。鬼箭羽[3]“既有破瘀行血、活血通经之功,又擅清解阴分之燥热,能止渴清火,降低血糖、尿糖,屡收佳效,并对预防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均有裨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通脉之效,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
   
  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及血管神经功能,增强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8.

  [2] 李正武.益气活血药加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4):48-49.

  [3] 朱步先,何绍奇,朱胜华,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1.


作者单位: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 平舆 463400)

作者: 陈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