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9期

胃黏膜下肿瘤的超声诊断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液”充盈胃腔,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胃黏膜下肿瘤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诊符合率为47%,11例胃平滑肌瘤确诊率72。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胃黏膜下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液”充盈胃腔,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胃黏膜下肿瘤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诊符合率为47%,11例胃平滑肌瘤确诊率72.7%。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胃黏膜下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超声诊断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to the tumor under the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XU Zhao-jia, LIN Jie, YANG Hai-wen

  (Changzhou Dean Hospital,Jiangsu 21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to the tumor under the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Methods:Full the stomach by drinking"FAST DEVELOPLING LIQUID WITH GASTRAL  B TYPE ULTRASONIC APPARATUS"to contrast the result by ultrasound exam with the pathology after operation.Results: The tumor under the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checked out by ultrasound accord with the truths by the pathology after operations is 47% ,and the stomach smooth muscle tumor checked out by ultrasound in 11cases is 72.7% conformed to the truth.Conclusions: There is higher clinical value in dignosing the tumor under the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by ultrasound exam. It is worth to be stuied and to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The tumor under the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胃黏膜下肿瘤较黏膜上肿瘤发生率低,症状出现晚,往往因并发症来就诊,Ⅹ线检查及胃镜检查难于确诊,我院开展了胃超声检查,随机收集了胃黏膜下肿瘤17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合文献对超声诊断方面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5年8月至2006年5月,随机地不完全地积累了胃黏膜下肿瘤17例,其中胃平滑肌瘤11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本组资料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90岁,平均52.7岁 。临床主诉上腹胀痛不适9例,腹部包块5例,便血、黑便3例,病程2周至2年不等,均经消化科检查后申请作胃超声检查。

  1.2  方法  仪器采用日本阿洛卡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和日本东芝-6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4.2 MHZ。检查前禁食12小时,检查时顿服胃B超快速显像液10 ml加温开水300~500 ml,即按常规步骤扫查胃及十二指肠,必要时检查邻近之肝胆脾胰肾等脏器,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性状及来源。

  2  结果
   
  胃黏膜下肿瘤17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见表1。

  表1  17例胃黏膜下肿瘤超声与病理诊断(略)

  胃平滑肌瘤11例,术前超声诊断正确8例,正确诊断率72.7%。余三例超声仅发现腹部包块而未能定位。其余6例术前超声均未作出正确诊断。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47%(8/17)。
   
  胃平滑肌瘤声像图:多呈圆形,表面平整,超声扫查时有球体感,呈实质均质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后壁有回声增强。可向腔内、腔外、壁间生长,有“桥层”征[1]。(见图1、图2)
   
  胃平滑肌肉瘤声像图:肿瘤较大,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光点不均匀,透声好,边界显示不清。有坏死时,中央呈液性暗区。如向外浸润和邻近组织或脏器粘连,可形成一个大肿块,无一定形状,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

  图1  胃体后壁黏膜下4.8 cm×4.5 cm低回声光团,向腔外、腔内生长(略)
 
  图2  胃体前壁黏膜下1.6 cm×1.1 cm低回声光团,在壁间生长(略)

  3  讨论
   
  胃肿瘤大多为上皮性恶性肿瘤,而胃黏膜下(非上皮性)肿瘤仅占3%,它包括良性间叶组织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及组织细胞瘤等),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其它恶性间叶组织瘤)及胃神经组织肿瘤(神经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瘤等),病灶位于黏膜下,常规Ⅹ线及胃镜检查不易确诊,且症状出现晚,待临床发现异常时往往失去早期诊治的时机。无创伤之胃超声检查,借助胃B超快速显像液之消气消黏液及扩充作用,能在超声荧屏上清楚显示胃壁五层次[2],对胃壁各层次之厚度,有否局限性肿块能较早发现,与Ⅹ线及胃镜配合严密随访成为可能。
   
  胃黏膜下良性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多见[3],占胃良性肿瘤的 17%~52%。其恶变率为 2%,它发生于胃壁肌细胞,故在超声下多在胃壁第四层出现病灶,大多为局限性球形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有明确分界,在早期甚至可分辨来自胃壁之那一层。肿块基底宽,常无蒂,呈膨胀型生长,分壁间型、腔内型及腔外型。小者往往以壁间型多见。通常1 cm~2 cm大小,一般在5 cm以下,个别可达到10 cm~20 cm。肿块表面复盖有完整的黏膜,如过度膨胀或穿透可造成黏膜面充血、溃疡或出血。胃镜检查不易发现黏膜下层病灶,超声切面可以窥见全貌。本组胃平滑肌瘤正确诊断率可达到72.7%。检查者需力求认真、仔细、全面观察胃的各部,方可减少漏诊。
   
  胃黏膜下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Burgess等报告270例胃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占80.74%,平滑肌肉瘤占19.26%。本组有1例恶性淋巴瘤,超声检查误诊为胃癌,经病理确诊为胃恶性淋巴瘤。胃恶性淋巴瘤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为原发于胃壁黏膜下的淋巴滤泡,继发性继发于全身的恶性淋巴瘤,继发性较原发性多10倍[3]。胃恶性淋巴瘤在黏膜下向胃壁内侵及黏膜层,向外侵及肌层,在胃壁形成一息肉样肿块,复盖其上之黏膜被顶起,胃镜下可见黏膜下隆起性病灶,有似“鹅卵石样”表现,黏膜表面常有糜烂、出血或坏死。病变沿胃壁水平扩散,在黏膜下弥蔓浸润,影响胃壁的蠕动及扩张,使胃壁僵硬似革袋胃,与胃癌难以鉴别。
   
  胃平滑肌肉瘤占胃肉瘤的20%,除少数原发恶性外,大多由良性胃平滑肌瘤转变而来。病变可发生于胃的各部,但以胃底及胃体上部多见。由于长期无症状,待发现腹块及消化道出血时,肿块己生长极大,超越胃壁外,超声检查能发现左上腹非均质性囊实混合性肿块,由于平滑肌肉瘤发展迅速,肿块往往大于5 cm,常在10 cm左右,有出血、坏死在声像学上表现为液性暗区,囊壁有实性团块,向周围不规则生长[4],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来自胃壁。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47%,但肿块发现率却是100%,所以超声检查在肿块定位、定性上要和Ⅹ线、胃镜密切配合,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Ⅹ线和胃镜对腔内占位病变有独特优点,而对胃壁或腔外生长肿瘤显得不足,超声显像可扫查肿瘤与附近脏器关系,对肝、后腹膜、盆腔可作全面检查,通过饮胃B超快速显像液可了解肿块位于腔内或腔外 。对来源不明的上腹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应想到胃平滑肌肉瘤的可能性,及时作胃超声检查以确诊。

【参考文献】
    [1] 李锦球. 胃粘膜下肿瘤的超声诊断-“桥层”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5(4):251.

  [2] 彭兆玉.胃超声快速显像液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8,4(4):218.

  [3] 郑芝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4-277.

  [4] 许国铭.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5,4(6):24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作者: 徐兆甲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