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9期

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8例,其中颈部吻合762例(A组),胸内吻合296例(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切缘癌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B组(P0。结论:胸下段食管癌应行食管切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胸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 058例,其中颈部吻合762例(A组),胸内吻合296例(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 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切缘癌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B组(P<0.05)。(2)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年生存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胸下段食管癌应行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吻合 预后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被视为最具致命性肿瘤之一[1]。其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对于胸下段食管癌而言,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手术方式[2],本文通过对1 058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治疗胸下段食管癌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86年7月-2002年2月我科共收治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 058例,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前依据食管双斜位片及CT、B超结果评估病变长度、外侵情况,有无转移。其中食管鳞癌1 047例,食管腺癌、肉瘤等11例。男518例,女540例,平均年龄68.8岁。

  1.2  手术方法  A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传统清扫术626例,现代清扫术136例。B组:弓下吻合73例,弓上吻合223例,其中Ivor-Lewis手术22例。全组无一例行三野清扫术。

  1.3  随访情况  采用家访、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相结合方式。两组病例随访至2002年2月,随访间隔为第1年3个月一次,以后半年一次。随访率为100%,失访者按死亡计算。

  1.4  统计方法  组间差采用x2检验分析。

  2  结果

  A组和B组临床资料和生存资料比较表(略)

  (1)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切缘癌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5年生存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3],预后较差,总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20%~36%[4]。合理的术式应尽可能满足肿瘤彻底切除及引流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术,手术安全、简便,手术并发症低。

  3.1  围手术期  本研究显示,(1)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于B组(P<0.05)。这与王洲[5]报道结果一致。食管癌术后吻合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5%。其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吻合技术和方法密切相关。颈部吻合较胸内吻合胃经途径长,吻合口张力大。胃游离不够充分,胃血管蒂张力也过大。胃过度牵拉、搓捏致肌层内动脉形成小出血灶或静脉血栓,导致局限性缺血坏死[6]。胸内吻合瘘是食管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7]。而颈部吻合瘘处理简单治愈较快,很少危及患者生命。(2)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B组长(P<0.05)。原因是颈部吻合术时间长,对心肺的干扰较重,对病人的打击也较大,故住院时间较胸内吻合相对长。(3)A组中切缘癌发生率低于B组(P<0.05)。对食管适宜切除长度目前仍看法不一。有报道,术后残端阳性可达17%~28%,切缘距肿瘤5 cm时,残端阳性率尚有6.7%,切除10 cm时降至2%~0.9%[8]。王延明等[9]等报道1组上下切缘超过5 cm的食管癌患者食管切缘阳性率达9.1%[10]。Muller[10]等则认为,胸下段食管癌的切缘应距主瘤灶12 cm。但多数学者[11,12]主张食管癌应行全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其原因是①食管黏膜在相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多个病灶同时或先后发生癌瘤即多中心起源[13]。②食管癌癌细胞在食管黏膜下可以是跳跃式的转移。因而只有行颈部吻合才能不遗漏多灶性病变及转移淋巴结。(4)A组胃食管反流低于B组(P<0.05)。究其原因①胸内吻合吻合口在胸腔内,使胃腔、吻合口及残余食管形成等负压的共同腔,而吻合口在颈部,不受胸腔内负压的影响。②颈部吻合口周围颈部肌群及软组织对吻合口及残余食管的挤压,使之在腔内形成了高压区。③在直立或半卧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高位吻合较低位吻合反流的机会少。

  3.2  预后  本组结果表明,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5年生存率,A组高于B组(P<0.05)。食管癌术后患者大多数在1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即使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仍有40%以上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14]。文献报道,胸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达18.5%[15],早期食管癌也达17%左右[16]。因而颈部吻合(二野清扫)在切除食管肿瘤的同时又能够清扫上纵隔受累的淋巴结,使患者长期预后优于胸内吻合。从肿瘤学角度出发,食管癌大部切除加胸、腹、颈三野淋巴结清扫是最佳的手术方式。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于胸下段食管癌,三野清扫与其它类型清扫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由于潜在的手术并发症,对该术式尚在争仪[17]。食管癌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至少应包括颈胸上腹部在内的区域性疾病,外科手术归根结蒂是一种局部切除治疗,对微小癌变或远处转移癌外科手术无能为力,只能做到相对根治。因而作者推崇规范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参考文献】
    [1] Gteenlee RT,Muray T,Bolden S,et al.Cancer Sl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00,520(1):7-33.

  [2] Shields TW,General thoraeic surgery[M].V01.2.5th edition.Philadelphia:LWW.com,2000:1905.

  [3] 邵令芳,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第二版.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2002:513-520.

  [4] 张汝刚.当今食管癌的若干问题[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4):13-15.

  [5] 王 洲,刘相燕,刘凡英,等.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及预后的COX回归分析[J].肿瘤,2004,24(3):286-289.

  [6] Voros A,Ender F,Jakkel T,et al.Esophaheal anastomosis on the experience with 1460 operation[J].Magy seb,2001,54:132-137.

  [7] 张国良,刘 军,李剑峰,等.食管胃器械吻合并发症的防范措施[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593-594.

  [8] 林训生,吴 遐,陈宝田,等.食管癌切除标本残端癌的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3):74.

  [9] 王延明,臧玉林,张国平,等.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1999,15:240-241.

  [10] Muller JM,Erasmi H,Stelzner M,et al.Surgical therapy of oesphageal carcinoma[J].Br J Surg,1990,77:845-857.

  [11] 杨瑞森,王国范,张百江,等.2058例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338-340.

  [12] 邵令芳,高宗人,李章才,等.206例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治疗的远期结果[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31-133.

  [13] 韩企夏,施学辉.食管癌[M]//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85-694.

  [14] Isono, Onoda S,Ishikawa T,et al.Studies on the Callse of deaths from esophageal carcinoma[J].Cancer,1982,49(10):2173-2179.

  [15] Lerut T,Coosemaus W,Deleyn P,et al.Reflections on three-field lymphadenectomy in carcinoma of esophagus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9,46(26):717-725.

  [16] Jgaki H,kato H,Tachimori Y,et al.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es with submucosal Carcinoma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J].J Surg Oncol,2000,75(1):37-41.

  [17] 黄国俊.外科手术在胸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6):401-403.


作者单位:河南第一荣康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作者: 刘彦中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