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0期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来经临床确诊的维生素K缺乏症19例,着重观察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颅内出血率89。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血肿(SDH)和脑内血肿(IPH),脑室内出血(IVH)较少见,有2个以上部位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来经临床确诊的维生素K缺乏症19例,着重观察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颅内出血率89.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血肿(SDH)和脑内血肿(IPH),脑室内出血(IVH)较少见,有2个以上部位出血者占53%,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大面积脑梗死,随访复查呈现脑软化灶和后遗证表现;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维生素K缺乏 婴儿 CT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生后20~90天)的小婴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小儿出血性疾病[1]。它以颅内出血为特征,可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等不可逆性损害,甚至造成死亡[2]。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经临床检查确诊的维生素K缺乏症19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存活儿神经系统伤残后遗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101天,平均46.8天。其中,足月顺产17例,早产儿2例,全部病例产后未使用维生素K预防,无窒息及外伤史,无出血性家族史,母乳喂养16例,混合喂养3例。主要临床表现:腹泻5例,贫血13例,黄疸2例,惊厥抽搐11例,前囟膨隆9例,呕吐7例,发热4例,拒乳4例,皮肤出血点6例,意识障碍伴瞳孔不等大3例,便血1例。主要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延长17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9例,19例血红蛋白不同程度降低,3例腰穿中脑脊液呈血性2例。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GE Synergy Plus螺旋CT扫描机,层厚10mm,层距10mm,部分层面加做3~5mm层厚的薄层扫描,扫描时间1.5s,DFOV15~18cm,矩阵512×512,窗宽90~100HU,窗位30~35HU。患儿镇静或入睡后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层面平行于听眦线,从颅底开始连续扫描至颅顶,全部病例均为平扫。其中1例在CT定位下行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并复查。

    2  结果

    2.1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17例,占89.5%,有2个以上部位出血10例,占53%。以出血部位分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4例,表现为脑池、脑沟、脑裂及天幕的高密度影,以发生于大脑纵裂者较多见,呈边缘清楚的条状高密度影,CT值>40HU;天幕积血呈“Y”或“M”型。②硬膜下血肿(SDH)8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额、颞、枕、顶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带状高密度影,占位效应可广泛或不明显。本组2例双枕部新月形及大脑镰后部前窄后宽长三角形SDH形成“铁锚征”。③脑内血肿(IPH)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周围有窄水肿带,同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④脑室内出血(IVH)2例,表现为三、四脑室及侧脑室内铸型高密度,呈现液-液平面。 ⑤多部位混合性出血10例,其中SAH+SDH 7例,SAH+IPH 4例,SAH+IVH 2例,SAH+SDH+IPH 2例。

    2.2  出血并发征象  ①脑水肿8例,其中,呈弥漫性2例,表现为脑实质密度普遍减低,CT值<20HU。②大脑镰下疝5例,钩回疝3例,表现为侧脑室、三脑室、环池及鞍上池等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及海马旁回的移位。③大面积脑梗死2例,表现为颞枕顶部脑实质的大片扇形低密度,其中1例在CT定位下行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复查,SDH的量明显减少,脑肿胀及大脑镰下疝明显缓解,脑梗死好转。1例9个月后随访复查,呈现大面积脑软化。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Ⅱ、Ⅶ、Ⅸ及Ⅹ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凝血因子活性减低,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自发性出血[3]。

    主要病因:①胎儿期维生素K储量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仅为牛奶的1/4[1],导致摄入不足;②母乳喂养儿肠道细菌少,服用抗菌药物造成肠道细菌被抑制,均可引起内源性维生素K合成不良;③维生素K属脂溶性,肝功能障碍、胆道闭锁或长期腹泻等造成维生素K吸收不良;④特殊脑血管解剖及生理学特点,婴儿脑血管内膜缺乏结缔组织支持保护,自主调节功能差,构成自发性出血的解剖学基础;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4];⑤早产儿,黄疸时肝功能不良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亦可诱发维生素K缺乏症导致凝血障碍及出血不止[1]。本组病例中母乳喂养16例(84.2%),混合喂养3例(15.8%),早产儿伴黄疸2例(10.5%),腹泻5例(26.3%)。

    3.2  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本病男多于女(4.6:1),95%以上为母乳喂养小儿,少数为奶粉喂养[1]。多见于生后1~3

    (下转第886页)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福建 晋江 362200

作者: 徐国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