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1期

老年期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中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2006年6月-9月由我院5位具有神经内科(老年病房)及精神科丰富经验的医师对确诊为老年痴呆患者(AD、VD)的住院病人及门诊随诊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表、HAMD、HAMA、MMSE、ADL、BPRS等量表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有焦虑情绪的3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中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2006年6月-9月由我院5位具有神经内科(老年病房)及精神科丰富经验的医师对确诊为老年痴呆患者(AD、VD)的住院病人及门诊随诊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表、HAMD、HAMA、MMSE、ADL、BPRS等量表进行现状调查。共收集样本100例,将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有焦虑情绪的37例,抑郁情绪的32例,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的28例;其中焦虑情绪中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躯体性焦虑因子分(t=12.86,P<0.001);焦虑组与非焦虑组中ADL、BPRS量表总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与年龄、学历、ADL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AD组与V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除了传统的益智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外,更需要心理疏导、亲人的陪伴,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始终保持在一种舒畅的心态中,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心理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据统计,60岁以上人口中痴呆患病率10%左右,80岁以上更是达到了25%~40%。这些患者中常伴随着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但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不仅延误治疗,还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痴呆患者相关量表的现况调查,了解负性情绪的患病率及其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所有样本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病区、一钢医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就诊患者,共计100例。具体入组标准:1、符合CCMD-3关于阿尔茨海姆氏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诊断标准;2、排除重度痴呆及严重心、肝、肺、肾等重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调查工具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是否吸烟等因素

    1.2.2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1.2.3  社会功能量表(ADL)

    1.2.4  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

    1.2.5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1.2.6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3  研究方法

    1.3.1  2006年6月-9月由我院5位具有神经内科(老年病房)及精神科丰富经验的医师对所有评定量表经过严格培训,在评定前完成一致性检验并达标(KAPPA=0.78)后完成对样本的评定。

    1.3.2  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为x2及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中,AD患者44例、VD患者56例。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56~90岁,平均(78.07±6.92)岁;已婚69例,丧偶26例,未婚4例;文化程度中文盲占33%,小学28%,中学35%,大学仅4例。20例患者有吸烟史,烟龄10~52年。所有调查病例中基本无AD及精神病家族史。

    2.2  焦虑、抑郁患病率  研究样本中患有焦虑情绪的37例,抑郁情绪32例,两者共病的占28%。两组疾病中(AD与VD)各患病率经x2检验均无显著差异。

    2.3  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  见表1、表2、表3、表4。表1  患者躯体性焦虑与精神性焦虑比较 结果显示: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中其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躯体性焦虑,可能与痴呆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病性症状有关。表2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MMSE、ADL、BPRS评分比较结果提示:具有焦虑情绪患者的社会功能、精神病症状、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分均明显差于无焦虑情绪的患者。表3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ADL、BPRS、MMSE评分比较结果提示:具有抑郁情绪患者的社会功能、精神病性症状均差于无抑郁情绪的患者。智能精神检查状态量表分无显著差异。表4  抑郁相关因素**:P<0.01,*:P<0.05。

    3  讨论

    阿尔茨海姆氏病及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两种痴呆类型,除具有多种认知功能的损害外,还表现为一系列非认知功能症状[1,2],尹莲蓉等报道AD患者中抑郁患病率达42%[3],这种症状的机制可能与乙酰胆碱、5-HT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特别是与乙酰胆碱的缺乏有关。MIGLIORELLI 研究结果显示,AD患者中25%伴有精神抑郁,另有23%的病人符合重性抑郁的诊断标准,而VD则是在脑血管病变基础上,因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局部出血或缺血,导致精神障碍,但两者共同病理过程均是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从而影响控制情绪的丘脑等部位的缺血、缺氧,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这种负性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期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结果显示,100例痴呆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达到32%,焦虑情绪的达37%,两者共病的占28%。调查中这种共病现象未显示AD组与VD组中差别(P>0.05),可能与两组疾病的性质与研究的样本大小有关。

    研究发现,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可能由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精神病性症状,或是由于VD患者早期自知力尚未完全丧失,一旦出现记忆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下降,较为悲观失落,患者主观上的这种情绪远远高于实际躯体上的不良感受。从本研究中焦虑情绪与无焦虑情绪两组比较来看,焦虑组的社会功能、精神病性症状、智能检查量表分均明显差于非焦虑组,抑郁组的社会功能、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差于非抑郁组患者。可能由于社会功能的下降,患者感觉本来很容易完成的事得病后觉得无法完成,造成精神上的一种失落感,担心、郁闷。亦或是这种不良的情绪反过来影响了患者本来能从事某些简单工作的能力,两者互为因果,导致患者退缩严重。

    从相关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年龄越小,患者的抑郁分越高;学历越高、ADL分值越高其所表现的抑郁情绪也越明显。可能对于那些早年发生轻度痴呆的、学历相对高的患者考虑的问题比较多,而较易产生无用感的心态不无一定的关系,也提示了我们今后干预的重点应放在个体化的干预目标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痴呆患者除了传统的益智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外,还需要心理治疗、行为管理及认知等方面的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措施。家属平时抽空多陪陪他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始终保持在一种舒畅的心态中,及早对不良的心态进行干预[4]。对病程中所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900

作者: 施永斌 张国川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