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足内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制定同样的抑制足内翻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治疗配合高电位交变场,B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足内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制定同样的抑制足内翻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治疗配合高电位交变场,B组常规治疗。指标观察采用单盲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arthet指数、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及测量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A组改善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肢足内翻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卒中 高电位交变场 早期康复训练 足内翻

  脑卒中后如果过早行走则可加重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导致痉挛加重而引起足内翻,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因此,寻找短时间内缓解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抑制足内翻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现将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致足内翻的30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10月~2007年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内翻,年龄18~96岁。入组条件:脑卒中恢复期病情稳定者;体内未安装起搏器及其它金属;无高热、肿瘤;无心脑血管介入或搭桥手术史;女性非孕期、经期;无其它部位的出血及临床急性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制定抑制足内翻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配合高电位交变场的患者由同一小组理疗师完成。

  1.2  方法  60例患者分为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A组,治疗组)和单纯早期康复训练(B组,对照组),每组30例 ,指标观察采用单盲法。

  1.2.1  治疗组  ①徒手牵张: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康复治疗师以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握足跟关并以前臂抵足底,拇指与其它手指向下牵张跟骨,前臂促足背屈,两者同时用力,以被动运动主为。②器械训练:立位使用楔形板被动矫正。③自我牵伸:健足着地,患足踏于不同高度的套凳上,躯干前倾而屈踝。以上动作牵拉力的大小取决于与套凳的距离、楔形板的角度。每日两次,每次40分钟。④使用皇城公司研制的“健得福”第5代XN-2001-WY 型心脑血管治疗仪。偏瘫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或端坐位,双足脱袜、分开放置,与肩同宽,置于高电位交变场治疗床或治疗平台上,双足必须紧贴台面,若不能,他人给予帮助,治疗开始后不能走动,不能与台下人接触,以防电击伤。每日两次,每次40分钟。

  1.2.2  对照组  仅做徒手牵张、器械训练、自我牵伸3种康复训练。每日两次,每次40分钟。

  1.3  疗效评定  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及测量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统计软件(10.0版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的Ashworth 痉挛量表、步行能力、足内翻角度、Barthel 指数评定作比较,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A组改善程度大于B组(P<0.05)。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NIHSS、BI比较(略)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MAS、步行能力比较(略)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足内翻角度比较(略)

  3  讨论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在神经系统任何水平的电刺激,对缓解痉挛都有一定效果[1]。有报道,肌肉或神经的外周刺激,缓解速度敏感性高张力的疗效可持续数小时,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因素[4]。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发生的肌张力增高和肌肉活动不平衡易使患者关节固定而发生肌肉短缩和关节挛缩。因此,大多数学者推荐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和静态牵张每日至少进行两次[1]。
   
  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是最难治疗的症状之一。足内翻是胫骨后肌痉挛引起,足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不利于步行能力的提高,患者跌倒风险大[2]。因此,降低足肌痉挛十分必要。脑卒中后下肢痉挛致足内翻的治疗涉及到多学科[3]。高电位交变场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病的目的,它具有电磁效应、微震动效应、温热效应因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功能障碍患者有特殊的疗效[5]。心脑血管治疗仪产生高电位交变场,从足底传到人体全身,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加强机体代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痉挛。配合抑制足内翻康复训练,治疗8周后M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足内翻角度明显减少。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及足肌张力明显减低,肌力增加,步行能力与AD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总之,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功能力,不同程度地降低下肢痉挛,尤其是明显改善了足内翻的角度,大大降低患者训练行走时跌倒的危险性,对康复临床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0-181.

  [2] 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18-124.

  [3] 江钟立,王 翔,励建安,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预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5(5):261-263.

  [4] 郭泽新,汪润生,唐 巍,等.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5(5)299-301.

  [5] 周万松.新编磁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66-374.

  [6] 邓秀荣,尚久余.恒定磁场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2,15(4):13-14.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医院康复科,北京 海淀 100097

作者: 曹蕾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