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3期

小儿泄泻的临床辨治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泄泻小儿泄泻的是儿科常见疾病,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伤而致泄泻,故本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加之,护理不当,寒暖失调,导致泄泻。婴幼儿泄泻,可分为急、慢性两个时期。...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泄泻

  小儿泄泻的是儿科常见疾病,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伤而致泄泻,故本病与脾胃关系密切。过去是夏秋季节为多,现在全年都有,原因是独生子女多,父母溺受,多吃零食和厚味菜肴、生冷水果,引起肠道失司,消化乏力。加之,护理不当,寒暖失调,导致泄泻。

    婴幼儿泄泻,可分为急、慢性两个时期。急性泄泻起病急、病程短,多为暴泻,常见的有寒泻、热泻、伤食泻等。由邪实所致,属于实证,治宜祛邪。慢性泄泻病情缓慢、病程长,多为久泻,常见的是脾虚泻,由正虚所致,属于虚证,治宜扶正。

    本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总结出如下经验供同仁参考:

  1  急性泄泻

    急性泄泻的治疗主要把握以下3点原则:

  1.1  祛湿勿忘健脾 

  祛湿是治疗急性泄泻的主法,如寒泻之用祛寒燥热,热泻之用清热利湿,伤食泻之用消食化湿等,都是从湿着手。但因外湿是在脾运失常的情况下致泻的,故单纯祛湿则湿祛而脾运不复,仍难治愈泄泻,应用茯苓、白术之健脾化湿则可加速脾胃的恢复,为治急性泄泻之要法。

  1.2  暴泻可用止涩 

  暴泻由邪实所致,故习惯上都不主张早用止涩药,以免留邪为患。然而在暴泻量多而又日行数十次时,就会损伤阴阳,如不及时止泻,必致阴阳两虚。考虑到粟壳之类会碍邪,常选用诃子、石榴皮之类,为治急性泄泻较为理想的止泻药。

  1.3  伤阴不宜应用腻补 

  暴泻每易伤阴,当出现口干、肤燥、溲短、泪少、苔剥等伤阴失水症时宜选用乌梅、石斛以生津,而不宜应用地黄之类以养阴,因腻补药可造成水湿失运,加重脾胃负担而使病情加重。

  2  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的治疗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2.1  湿疹泻要兼用祛湿 

  在婴幼儿泄泻中,湿疹性久泻的病例较为常见,其特点是泄泻兼有湿疹,病情迁延,反复难治。此类患者属于脾虚兼有湿热,故常用参、苓、术、草之益气健脾。不能祛除湿热,往往无济于事,应加用夏枯草、白鲜皮等利湿热之品,则可使湿祛而泻止。

  2.2  脾虚泻要慎用苦寒 

  在脾虚泻久泻的病列中,每因感邪而见苔黄、舌红、咽赤、腹泻如注等热症,需要用芩连之类以清热。由于苦寒药容易损伤脾阳,故应用时需适可而止,不宜过量久服。

  2.3  兼表症者应先治其表 

  在慢性泄泻的病程中,由于久泻正虚而容易反复外感,如遇发热、咳嗽、流涕、咽红等表症时,可先用薄荷、豆豉或苏叶、羌活以疏散表邪,表解则里症自和。如里仍不和而泻不止者,则可继续应用益气健脾,以善其后。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善县溪洛渡卫生院,云南 永善 657300

作者: 袁长富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