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3期

加强基础护理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跳骤停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许多因素如排便、饱餐、精神刺激等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因此,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消除不良因素,防止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以预防心跳骤停,应重视以下几个......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许多因素如排便、饱餐、精神刺激等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因此,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消除不良因素,防止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以预防心跳骤停,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卫生宣教
       
  县区级医院收治的大部分是农村患者,卫生知识缺乏,对心肌梗死的了解更少。患者住院后常出现下床活动、排便用力、情绪激动等情况而导致危险。因此,应详细做好宣教工作,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讲明其重要性,一切活动如排便、进食、翻身等均由护士协助进行,避免情绪激动、少说话、谢绝探视等。

    2  加强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表现出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恐惧对患者的身心都具有不良影响,可使其处于紧张状态,加重损伤部位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疾病的本身及预后、对环境的不适应等。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例如,有一位女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第7天,坚持去厕所排便。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下:①没有进入病人角色,对自己的病情及下床排便的危险性认识不够,觉得下床排便不会出现问题;②不愿给护士添麻烦;③怕同室患者嫌弃;④不习惯床上排便;⑤不愿暴露敏感部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患者了解病情及下床排便的危险性,用回避、遮挡等措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用良好的行为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3  加强排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突然死亡者并不罕见,排便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此外,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疼痛、卧床、神经紧张、止痛剂的应用、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因素,容易产生便秘。大便时出现用力屏气动作,从而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等。因此,加强排便护理非常重要。①排便时一定要有护士在场;②正确指导患者排便,避免大便用力,协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③采取措施预防便秘,鼓励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蜂蜜等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④及时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如超过两天未排便应积极采取措施。
   
  4  做好饮食护理
       
  饱餐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脏负担。进食过多的脂肪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慢,加重损伤部位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患者应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冷、硬、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禁忌烟、酒。
   
  5  严密监护

    心电监护在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心跳骤停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常是心跳骤停的先兆。急性心肌梗死应连续心电监护3~5天,如出现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连续3个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提前的R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室颤等都是出现心跳骤停先兆,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心跳骤停。

    6  严格交接班,做到防患于未患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后果严重,一旦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很低。因此,做好防范工作非常重要。实行责任制护理,严格交接班,可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及潜在危险,备好急救物品,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作者单位:吉林市龙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作者: 卢曼丽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