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4期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护理干预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分组观察对比,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总分及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而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P0。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显著(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分组观察对比,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总分及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而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P<0.01)。 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在并发糖尿病时,对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均不配合,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我们对2002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0  例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又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连续住院半年以上,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8~70岁,平均(43.2±9.4)岁。病程6~268个月,平均(252.92±91.63)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6岁,平均(40.65±10.26)岁。病程6~254个月,平均(235.47±96.47)个月。2组病人服抗精神病药氯丙嗪200~400 mg/d;氯氮平150~350 mg/d;维思通2~5 mg/d ;降糖药二甲双胍0.5~0.75 mg/d或降糖灵50~75 mg/d治疗。2组性别、年龄、病程、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用量及住院天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分组  对80例入组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即:护理干预组:成立干预小组,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组成,完成24周的护理干预与观察。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不实施护理干预。

    1.2.2  护理干预  干预前为病人制订作息制度及护理计划,向病人讲明护理干预要求,训练病人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及主动性,如定时起床、洗漱、积极整理床单位,保持病室卫生,主动接受各种行为矫正,积极参加工娱疗活动等。每日督促检查,每周一评比,采用干预方法以促进生活技能的掌握,从而延缓衰退。

    1.2.3  饮食干预  根据糖尿病饮食配餐,选择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认为饮食有毒,拒绝进食,可先尝给病人看,并协助病人进食,保证营养和水份摄入。对缺乏自知力和抢食的患者要耐心劝食,严格按所需热量进食。对集体进餐的病人,要维持好秩序,防止个别病人利用餐具伤人或自伤。

    1.2.4  服药干预  根据血糖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告之如何识别和应付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现象。部分病人有不适感但无主诉,因此值班护士巡回查房时,应认真仔细观察,面部额角是否出汗,轻掀被子察看有无异常出汗,随时备好高渗糖等急救药品。如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5  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易焦虑、抑郁,不配合治疗。采取集体心理治疗,个别心理交流,掌握不同病人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群众语言和其特有的心理状态,建立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分析指导等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之保持积极情绪,利于疾病的恢复。

    1.2.6  运动干预  适当的运动使患者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使机体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但不提倡空腹运动和过量运动。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过量运动使组织缺氧,乳酸产生增多。剧烈运动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运动方式可根据医生指导结合自己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等。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每天锻炼30~60分钟,以不疲劳为宜,选择餐后60分钟运动。控制精神异常,避免过分躁动,体力消耗使血糖下降。老年患者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病人活动时,巡回护士应多观察其表现,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时立即停止运动,给予少量进食或饮少量糖水,必要时更换衣服(因汗湿),静卧休息。

    1.3  评定方法

    80例入组患者在实施前后均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各评定一次[1]。对2组有关资料均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干预前后NOSIE评分结果表2  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表1显示,护理干预前2  组NOSIE评定总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总分及消极因素分明显下降,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2示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显著。干预组主动服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饮食情况,干预组较对照组控制好(P<0.01);血糖控制满意度是以《内科学》中的糖尿病控制目标为依据,其中空腹血糖理想与较好的指标为4.4~7. 0 mmol / L,血糖控制差的标准为>7 mmol/L[2]。x2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自我血糖控制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调查发现,在未进行干预前,2组病人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尤其是初发病的患者,他们无法面对双重疾病,表现紧张焦虑或压抑、痛苦,甚至不敢面对社会。而对慢性病人,由于年龄大,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病人的意志活动减退明显,越来越缺乏高级意向要求,故在住院过程中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重点维持其残存的适当的行为,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尽可能长久地保存躯体、精神及社会功能[3],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说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可促进患者病情趋向良好转归,减少复发率,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病人患病后的焦虑情绪。也证实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但精神病症状的改善与糖尿病症状的缓解是一个长期恢复的过程,与很多未定因素有关,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3-217.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2.

[3] 白春明,张云英.护士为精神病人做行为治疗的作用初探[M]//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临床护理选萃.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2.


作者单位:重庆市精神病院重庆,重庆 400038

作者: 王静,刘 敏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