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期

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疗高黏血症3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序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3例,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酮IIA磺酸钠80mg,经高氧处理8min后一小时内静滴,1次/d,15天为一序程。对照组:43例,所用药物不经高氧处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序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3例,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酮IIA磺酸钠80mg,经高氧处理8min后一小时内静滴,1次/d,15天为一序程。对照组:43例,所用药物不经高氧处理。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除血小板外,其他各项指标的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疗高黏血症有显著序效。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活性氧; 高黏血症

  高黏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严重事件发生的基础原因。我们两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随机对高黏血症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疗32例,并与单纯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治疗作比较,前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们两院住院病例,分别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肺心病的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高氧处理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病例符合1986年11月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症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酮ⅡA磺酸钠[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35]80mg,经高氧(西安高氧设备公司生产的GY—1型高氧仪)处理8min后一小时内静滴完毕,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同一公司生产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1小时内静滴完毕,15天为一疗程。所有病例在上述治疗中均停用其它降黏、调脂和活血化瘀的药物;病例基础病的治疗均不使用影响血液黏滞度的药物。

  2  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除血小板外,治疗后两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检验比较(略)

  3  讨论
   
  血液黏滞度升高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常不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多,许多患者不愿服药或不能耐受。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发掘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黏治疗的关键。医用高氧仪能将分子氧(O2)变为活性氧(O3),溶解在供静脉用的医用液体中,O3在液体中溶解度较O2高,在体内转换为O2[1]。徐礼鲜认为,O3进入体内后能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血液黏滞度明显降低[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酮中分离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经磺酸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具有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保护红细胞的作用。本文结果证实,八项指标中除血小板外,都有明显下降,两者合用降黏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丹参酮ⅡA磺酸钠,且两者相溶性好,患者无不适及不良反应。为患者稳定期巩固治疗提供了较大空间。特别是肺心病高黏患者,改善缺氧效果优于其他疾病患者。O3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小板均无明显影响。该方法简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少,开展治疗时间短,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孙永华.开辟新的氧输送渠道,预防和减轻缺氧性损伤[J].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5.

  [2] 徐礼鲜.高氧液在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suppl):7-8.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景德镇市中医院

作者: 胡天洪,江久,骆剑姣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